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愛、性欲與母權》是心理學大師弗洛姆關於性別的理論結晶,由其生前的長期助手雷納·芬克整理編輯並撰寫序言。 《愛、性欲與母權》主要從母權、性別與性欲以及愛三大方面展開討論。母權主題參考和分析了巴霍芬的理論,並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闡釋了母權理論的現代意義;針對性別和性欲則主要關注兩者的相互關聯及其對性格的影響;最後在探討愛與社會性格的關係時,弗洛姆剖析了自私與自愛的差別,並提出經典問題:“我們還熱愛生命嗎?”
編者序 第一章 母權與男性創造 1.巴霍芬對母權的發現 2.《母權論》的社會心理學意義(1934年) 3.男性的創造(1933年) 4.羅伯特·布裡佛論母權(1933年) 5.母權理論對 的意義 第二章 性差異與性格 6.性與性格 7.男女之間 第三章 性別與性欲 8.性欲與性格 第四章 社會性格與愛 9.自私與自愛 10.我們仍然熱愛生命嗎? 參考文獻 譯後記 文本來源與版權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哲學家。1900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1922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納粹上臺後於1934年赴美,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並在哥倫比亞大學講學,執教於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1980年於瑞士洛迦諾逝世。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人是各自所在的產物,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導致人在潛意識中渴望與他人結合、聯繫。弗洛姆的代表作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