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的心靈危機之下,何處尋找安心之道?本書是一本蕞適合現代人讀的佛學智慧入門讀物。從現代人的日常和體驗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佛學看似玄妙的概念,用佛學真正的精神關切,來回應當代人種種的心靈追問,幫助每個感到人生之苦、對環境、人生、自我有困惑的人,重獲內心的自由和安頓的力量。本書回到悉達多的經歷說起,他在菩提樹下到底覺悟到了什麽,他又是如何應對生命最初的疑惑的?第二章“觀自我”解答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如何面對不確定的世界?什麽叫與自己和解?“四聖諦”“五蘊”“無我”等概念回應地正是這些疑惑。第三章“觀眾生”解答的是人與他人的關系,為何我們常感到孤獨?善惡是絕對的嗎?菩薩到底存在嗎?這一章通過講解《心經》《金剛經》等經典來回應這些疑惑。第四章“觀生死”面對的是人終極的疑惑:為何會對死亡恐懼?我死後會去哪里?真的有轉世與投胎嗎?本章將解讀什麽是佛教的生死觀,以及我們該如何為死亡作準備。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須經歷的過程,環境與內心、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也是每個人必將修煉的功課。這本書解答的,就是這些蕞貼近生命,蕞難以思索卻又無法逃避的問題。
編輯推薦
真正的精神自救就是看好這顆心:直擊現代人的心靈困境,重獲內心安頓的力量
內卷、躺平、逃離城市、人生是曠野的口號,何處尋找安心之道?一方面,現代人有諸多的心靈疑惑,面對激烈的環境,面對無解的家庭,面對不確定自我,面對生命的意義甚至死亡的恐懼,這些問題的浮現如同一層迷霧,想要看清卻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市面上出現了各種身心靈和療愈活動,玄之又玄,一次旅行真的可以治愈心靈嗎?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回應心靈的追問?這本書就從現代人的日常處境和體驗出發,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佛學智慧,如何回應當代人的心靈追問。真正的精神自救就是看好這顆心,在任何時代,每個人都能重獲內心的力量。
專為現代人而寫的佛學智慧讀物,拋開繁覆玄學的概念,只談貼近生命的問題和答案
出於當下的身心靈熱潮,年輕人也開始湧入寺廟,市面上有關佛學的課程或活動層出不窮,但其中對佛學思想的曲解和簡化導致許多人會陷入錯誤的思維誤區,在修心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本書應對這一癥結,同時將古老的佛學智慧,作了蕞貼近現代人現實生活和心靈狀況的解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頭梳理了佛學的精神關切和內在邏輯,將“苦”“空”“無常”“緣起”等常見的佛學概念的解讀,置於當下的生活中,使得每個人能在日常中體會和運用佛教的智慧,安頓自己。
陪伴、感動、治愈幾萬人的課程匯集成書,禪宗美學融入裝幀,一場紙上的療愈之旅
本書修訂與整理自“看理想”熱門同名音頻節目《人生解憂:佛學入門40講》,自2021上線至今,獲得了無數聽眾的好評、眼淚,以及分享自己解開心結後的喜悅與平靜。特別的是,本書的裝幀靈感取自禪宗美學,封面來自私藏的鈴木大拙的墨跡,腰封背後隱藏了一首禪偈。翻第一頁並不是正文,一行墨跡“本來自由人”,用雲萱紙還原了禪宗墨跡的質感,可以裁開單獨裝裱。希望讀者不要帶著過多的負擔進入佛學,本自具足,其實每個人的靈魂,天然是幹凈的。
匆忙時代,多與自己相處,附詳細的禪修入門指導與同步音頻
禪修對身心都有非常多的好處,如今“正念冥想”在年輕人中也非常流行,甚至變成了某種新興的商業模式,但其中也存在非常多的誤區,如何正確的在家禪修?本書就提供了詳細的禪修入門指導,並掃描二維碼可以收聽同步的聲音指令,幫助讀者在家逐步正確地練習。在匆忙或不安時,多與自己對話和相處,就會找到答案。
特別收錄三篇心靈訪談,回答身邊人蕞真實具體的觀察與困惑
如年輕人去寺廟燒香,底層心理是什麽? 為什麽“安頓自己”越來越受關注? 放下執著是否意味著躺平?
我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心之地? …… 本書特別設置了“口頭禪”一章,精選整理了三篇心靈訪談,在松弛的對話中,聊一聊自己的或身邊最真實和具體的觀察與困惑。
附解憂信箱入口:一本有信箱的書,提供可以安心傾訴和提問的解憂時刻
每本書中都會附一張卡片,上面是“解憂信箱”的入口。讀完本書,如果你還有解不開的疑惑,或想分享你曾經的解憂時刻,可以寫信到這本書的專屬郵箱,作者會認真閱讀並回信。一本書即是一期一會,希望你也能獲得一份解憂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