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顧福生1935年出生於上海,父親顧祝同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起初他師從書畫名家黃君璧學畫,但因偏好西畫,轉至朱德群門下。1954年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受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畢業之後加入「五月畫會」。 顧福生從小就對藝術深感興趣,卻不跟隨主流,反而專注於人體繪畫,以變形的身體、無頭的人,來表現內在的孤獨與掙扎。1961年他在臺北舉辦首度個展,同年油畫作品獲得巴西聖保羅國際藝術雙年展的榮譽獎,隨後前往法國巴黎。由於居住空間狹小,他多用「拼貼」的方式創作小尺幅的作品。 顧福生認為「人」是最有趣的畫題。但是畫中的人不是特定的個體,而是代表群體,透過人體傳達內在精神。1962年前往紐約之後他長居美國,1963至1974年的紐約時期,他的作品去除頭部變成「無頭人」,人體也開始出現動態感,呈現出焦灼、憂鬱、飄盪的氛圍;1974至1990年的舊金山時期,畫中人物轉為明亮多彩,顯得更加舒適,除了大量使用多元媒材,如雜誌、金屬物、布料等,也加入中華傳統元素;1984年洛杉磯奧運之後,「運動員」的系列作品,刻畫出對人體力與美的欽羨之情;1990年顧福生搬至波特蘭,作品呈現出對生命的思索,筆法更加自由;2002年移居芝加哥,畫作中出現往天際線延伸或漂浮的場景。直到2017年過世。 作家白先勇是顧福生的知己,曾以「人之變奏」概括顧福生的藝術特質。顧福生是臺灣美術史上,極少數終其一生都在畫「人」的藝術家,作品多為男體,呈現內在私密的悲喜瞋癡,宛如心靈的劇場,風格多樣,難以被歸類。顧福生的藝術創作,表現出身分認同和情慾,被視為當代多元性別藝術的先行者。 本書特色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雕塑、剪黏、廟宇彩繪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1 少年福生的美術啟蒙 8 將軍家庭的青澀少年 10 美術啟蒙:黃君璧到朱德群 12 現代主義的洗禮和五月畫會 14 2 畫出「人」存在的孤寂 20 存在主義式的憂鬱 22 一生知己白先勇 30 春風少年兄 37 3 展開自我追尋的求藝旅程 42 歐洲藝術之都―巴黎 44 美國的文化衝擊 50 褪去青色變彩色的返臺展 70 4 以「人」之名 78 變形的人體 80 無頭之人 85 補償作用:運動的人體 93 顧福生與席德進的男體 98 5 打破傳統繪畫的表現形制 108 繪畫結合拼貼的複合藝術 110 賦予生活物件多重的涵義 117 無法歸類的顧氏風格 131 6 生命綻放如繁花 136 溫煦如風的三毛恩師 138 透視生死的畫題 142 奔脫羈限的自由個體 149 附錄 顧福生生平年表 157 參考資料 159
作者簡介 吳垠慧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藝術理論組碩士 經歷: 曾任《典藏今藝術》總召集、《中國時報》文化組副主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資深專員。現為獨立文字記者。 著作及研究: 《臺灣當代美術大系:科技與數位藝術》、「鏡頭背後的她們:臺灣女性攝影記者研究計畫」。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