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引言 學術視野中的舒伯特室內樂研究/ 1 國內外學術史的概要回顧及研究動態/ 6 1. 舒伯特室內樂總體概況/ 11 2.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曲式結構/ 13 3.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創作特徵/ 22 4. 新音樂學視角: 舒伯特室內樂中“敘事”與“時間記憶”問題/ 24 5. 新音樂學視角: 舒伯特室內樂與多重文本“互文性” / 26 第一章 舒伯特與“抒情主義” / 32 第一節 “畢德邁爾”文化與舒伯特/ 33 第二節 舒伯特的“抒情主義”闡釋/ 39 第二章 通往“抒情主義”之路———舒伯特的室內樂寫作/ 50 第一節 舒伯特之前: 古典主義語境下的室內樂發展/ 52 第二節 舒伯特室內樂寫作: 第一階段(1810—1819) / 62 1. 偏離古典主義的實驗: 前七部絃樂四重奏創作/ 65 2. 尋找自我風格: 從《第八絃樂四重奏》開始/ 68 第三節 舒伯特的室內樂寫作: 第二階段(1820—1828) / 73 1. 創作轉折點: 1820 年《c 小調絃樂四重奏》(D703) / 73 2. 走向成熟(1824—1828) / 76 第三章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抒情”結構/ 86 第一節 奏鳴曲式中的創新佈局/ 87 1. “散漫”的三調呈示部/ 89 2. “意外”的再現部/ 98 3. “詩意”的連接部/ 106 第二節 “流浪”與“旅行”的結合/ 120 1. 曲式結構中的“離開”與“回歸” / 122 2. 配器中的“離開”與“回歸” / 129 第三節 “平衡”的“循環統一”原則/ 133 第四節 音樂結構中的“抒情主義” / 142 第四章 舒伯特室內樂中的“抒情”敘事/ 145 第一節 音樂抒情敘事中的“靜止”時間/ 147 1. 調性與和聲中“靜止”的時間/ 149 2. 音色中“靜止”的時間/ 151 第二節 音樂抒情敘事中的記憶構建/ 157 1. 非習慣性記憶的構建/ 161 2. 循環性記憶的構建/ 167 第三節 音樂敘事中的“抒情主義” / 183 第五章 舒伯特室內樂中“抒情”意象/ 189 第一節 室內樂中浪漫主義的抒情懷舊意象/ 196 1. 《a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藝術歌曲《紡車旁的葛麗卿》/ 198 2. 《a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戲劇配樂《羅莎蒙德》/ 204 3. 《a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藝術歌曲《希臘眾神》/ 208 第二節 室內樂中浪漫主義的抒情死亡意象/ 217 1. 《d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死神與少女》/ 219 2. 《d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魔王》/ 238 3. 《d 小調絃樂四重奏》與歌劇《費拉布拉斯》《唐璜》/ 241 4. 《F 大調八重奏》與《希臘眾神》/ 245 第三節 室內樂與多重文本互文中的“抒情主義” / 250 第六章 結 論/ 255 第一節 抒情主義中的“結構” / 257 第二節 抒情主義中的“敘事” / 260 第三節 抒情主義中的“意象” / 263 第四節 作為體裁的室內樂與“抒情主義”再思考/ 268 附錄一 正文補充譜例/ 271 附錄二 舒伯特藝術歌曲歌詞文本(僅正文中提及的作品) / 290 一、 《紡車旁的葛麗卿》/ 290 二、 《希臘眾神》/ 292 三、 《死神與少女》/ 292 四、 《魔王》/ 293 附錄三 舒伯特室內樂作品目錄/ 295 參考文獻/ 301 索 引/ 310
錢瀅舟,博士,南昌大學藝術學院教師,擔任音樂史與曲式等課程教學。2015 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錢亦平教授,研究範疇為西方古典時期的經典作曲家和作品、當代音樂以及流行音樂。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