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當生活無以為繼的時候,他們繼承了人們數百年來的傳統,繼續抗爭下去——就像反抗英國暴政的清教徒一樣,就像俄克拉荷馬州風沙瀰漫時,移居美國的蘇格蘭和愛爾蘭人一樣,就像沒有東西可以充饑時,奮起反抗的愛爾蘭人一樣,就像納粹肆虐時,不甘屈服的歐洲猶太人一樣,就像在俄國、義大利失去土地,遠赴重洋尋求更好生活的人一樣。這些故事的共同點是,故事中的人物都面臨走投無路的困境,雖然一萬個不情願,但他們仍希望到新世界開創更好的生活。他們和歷史上那些前赴後繼追求自由的勇士並沒有什麼兩樣。所以,他們離開了南方。 20世紀的黑人大遷徙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它對非洲裔美國人和美國的意義不亞於南北戰爭中林肯解放黑奴,這次大遷徙重新塑造了美國的歷史,不僅改變了北方,也改變了南方。它迫使南方人重新尋找自己的靈魂,並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當今美國的社會和種族面貌,都可以從這次大遷徙中找到根源。芝加哥、紐約、洛杉磯、費城……一個個美國城市因為南方黑人移民的到來發生了改變。經濟、政治、音樂、體育,黑人移民的影響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祖父和祖母、父親和母親考慮再三決定離開,孩子的命運也隨之改變,他們或許不需要去黑人的專門學校,甚至有機會進入大學,也不會再看到自己的父母受辱,免除不知何時到來的可怕私刑,但也可能和家人在擁擠不堪的閣樓里長大,在泛濫的毒品中迷失自己,丟失南方的傳統又變不成北方人。雖然如此艱難,但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促使移民們跨越了許多障礙,讓他們得以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甚至戰勝了許多早已在那裡生存的人。 不管個人的力量表面上看上去多麼無力,至少大遷徙浪潮證明了個人決定擁有巨大的力量。「成千上萬的非裔美國南方人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整個美國的歷史。」伊莎貝爾·威爾克森的寫作不僅掀開了歷史的一角,同時也讓我們跟隨三位移民——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本來絕不會在歷史書上留下名字——一起走過漫長、艱辛、苦惱、迷茫甚至混亂的旅程,為了追求自由和新生活前往完全陌生的新城市,只有道聽途說的隻言片語來做決定,他們沒想到去改變歷史、改變美國,他們想的只是為過好自己的生活去打拚,最終「擁有的每一天都是一種恩賜,每次呼吸都是上天贈予的禮物」。
第一章 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 離開 大遷徙浪潮,1915-1970年 第二章 開端 艾達·梅·布蘭登·格拉德尼 日益積攢的不滿 喬治·斯旺森·斯塔林 羅伯特·約瑟夫·珀欣·福斯特 繁重的勞動 覺醒 逃離 第三章 湧離 他們在指定的時間到來 穿越邊界 第四章 更善良的女主人 芝加哥 紐約 洛杉磯 背井離鄉 移居他鄉 分裂 伴著他鄉的暖風搖曳 約旦河對岸 併發症 奔流不息的河水 揮霍者 幻滅 巨變 不斷成熟的移民 第五章 巨變之後 他們離開的地方 損失 比起南方,他們更適應北方和西部的生活 救贖 或許,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生命中的冬天 艾達·梅的解放 結語 方法論劄記 編後記 致謝
伊莎貝爾·威爾克森(Isabel Wilkerson,1961-),美國新聞史上第一位獲得普利策特稿獎的非裔美國人,也是第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黑人女性;她還曾獲得喬治·波爾克獎、古根海姆獎、全國黑人記者協會年度記者獎(1994年);現為波士頓大學新聞學教授。她的父母在大遷移中從喬治亞和南弗吉尼亞來到華盛頓特區,她在那裡出生、長大。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