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熙甯二年到熙寧八年(1069—1075),是兩宋歷史上一個罕見的喧囂時代。一方面,王安石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緊鑼密鼓地推行新法;另一方面,圍繞每一項新法的醞釀出臺,新法派和反對派都勢不兩立,吵得不可開交。 本書借著重審史料中對王安石眾口一詞的評價——“強辯”,考察這場新法大辯論中兩方政治人物的個性和思想,觀其彙聚,觀其沉澱,觀其激蕩,觀其向後變化之端倪,由此勾勒出一個有血肉、有生氣的熙寧政治的獨特面貌。 熙寧變法,就像一個超大型的思想實驗場,使許多重大政治議題經過了比較充分的討論和爭辯,但為什麼沒能通向成功的變革?本書從政治思想層面入手,通過剖析宋代書生政治家話語背後的思維框架,及其在政治實踐中遭遇的困境,嘗試回答這一問題。
序 言 01 第一章 是孟子,還是少正卯? 001 一、唐介之死 001 二、“如出一口” 007 三、自緣身在最高層 014 四、少正卯的駡名 024 五、荊公之辯術(上) 029 六、荊公之辯術(下) 039 七、堯桀是非,終成一夢 049 第二章 廟號稱“神”者 057 一、卡夫卡式皇權? 057 二、說難 063 三、寡人好辯 074 四、棋逢敵手 081 第三章 政治角力場 089 一、君臣一日 089 二、“議” 093 三、“對” 097 四、墨汁,還是唾沫? 102 第四章 辯手如林 110 一、“熙寧點將錄” 110 二、呂惠卿 113 三、“惇七” 120 四、曾布和其他人 131 第五章 舊人寥落 137 一、“細腰”政治學 137 二、君子無辯,小人有辯 141 三、前赴乏後繼 145 四、“佞史”“謗書”中的“真相” 156 五、一個小結 163 第六章 天何言哉 167 一、賣果實與華山崩 167 二、政治神學危機 170 三、荊公說天變 177 四、失敗的重建 181 第七章 “民本”陷阱 190 一、民意的干預 190 二、聖人和愚民 194 三、王安石:民意表達的悖論 201 四、愚民的狂歡 206 第八章 國善國惡 216 一、“高利貸”與田園詩 216 二、毀了道義經濟? 221 三、富人的用處 227 四、官家之惠vs豪強之暴 235 結 語 246 “話語” 246 “思想” 247 “政治” 249 “人” 252 主要參考文獻 255 後 記 272
周思成,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蒙元史、民族史和軍事史,通曉英語、法語、德語,能閱讀日文、俄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波斯文、阿拉伯文、藏文、維吾爾文和蒙古文。 已出版作品《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規訓、懲罰與征服:蒙元帝國的軍事禮儀與軍事法》《隳三都:蒙古滅金圍城史》等,另有譯著多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