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303272853 |
定价 |
RMB108.00 |
售价 |
RM118.80 |
优惠价 |
RM83.16 * (-30%)
|
作者 |
劉森林
|
出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12-01 |
装订 |
平裝. 無. 410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對啟蒙的反思致力於揭示啟蒙的情感根基。啟蒙就是而神秘的焦慮,啟蒙源自一種深層的恐懼。在啟蒙、主體性蘊含著的焦慮中,主體與客體的距離是關鍵:疏遠是消除焦慮與恐懼的基本策略,是撇開個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關鍵所在。哲學、宗教、神話、巫術作為消除焦慮與恐懼的方式,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啟蒙不再與神話、詩接近對立,而是包含著某種神話。啟蒙暗含著的主體化策略有貶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兩種形式。它們都具有深層的情感根基,都是焦慮與恐懼的表現。啟蒙對自身情感基礎的解釋不是為了否定啟蒙,而是進一步喚醒啟蒙,因而是啟蒙自身推進的體現。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啟蒙辯證法的先聲:早期浪漫派的啟蒙批判
一、緣起
二、浪漫主義的遭遇、定位與新解
三、菩服從于功利,真理屈從于自由
四、理性的工具化與虛無主義
五、浪漫派、馬克思與古典
六、自由理想與浪漫主義
七、更能容納差異的新啟蒙
焦慮:《啟蒙辯證法》的主題Ⅰ
一、引言
二、焦慮主題及其來源
三、從生存論的“焦慮”到《啟蒙辯證法》的“恐懼”
四、他者焦慮作為《啟蒙辯證法》的主題:如何對待他者
五、結論:焦慮、恐懼與統治的輪回
啟蒙與焦慮:以《啟蒙辯證法》為核心的分析
一、啟蒙、主體化內含的焦慮與恐懼
二、解除焦慮與恐懼的嘗試:宗教、神話、巫術、啟蒙
三、以主體性應對焦慮與恐懼,及其引發的輪回
從支配到和解:焦慮的啟蒙主體性之走向
一、基本情緒與主體性:焦慮與恐懼
二、作為支配者的啟蒙主體
三、謀求新的自我主體
恐懼的深化與拓展:從尼采到《啟蒙辯證法》
一、恐懼作為啟蒙的情感基礎:從尼采繼承而來
二、恐懼成就的主體性
三、主體化作為克服恐懼的方案
殘酷與關懷:《啟蒙辯證法》的尼采形象糾偏
一、《啟蒙辯證法》的尼采形象:“強橫派”解讀的典型
二、等級制的多元主體
三、等級:能力與責任
四、等級制下的殘酷:自然與故意
《啟蒙辯證法》對馬克思的再激進化策略
一、馬克思、恩格斯:抽象的同一性與具體的同一性
二、霍克海默、阿多諾:同一性的暴政
三、恐懼與同一性的統一:馬克思與尼采的結合
現代啟蒙主體的古典溯源:奧德修斯
一、趨神而不祛神
二、滿懷各種情感:悲愁驅動的狡詐
三、自然與主體
四、結論
主題Ⅱ:“自我”還是“和解”——《啟蒙辯證法》的主體與主題
一、奧德賽式自我是主體嗎
二、鍛造中的自我與理想化的自我
三、奧德賽式主體自我的特徵
四、自覺的和解:《啟蒙辯證法》的主題Ⅱ
“主體”在什麼意義上是一個意識形態概念
一、問題的提出與概念的澄清
二、區分不同層次的“主體”
三、兩種不同的啟蒙,意識形態的必需
“辯證法”的再啟蒙:《啟蒙辯證法》的辯證法觀
一、尼采對辯證法的啟蒙(批判)
二、辯證法與進步固定聯繫的斷裂:以尼采改造馬克思、盧卡奇
三、辯證法的再啟蒙:自否性與和解
《啟蒙辯證法》中的三種“辯證法”概念
一、蘇格拉底式辯證法的情感基礎
二、防止辯證法淪落為追求絕對的“形而上學”
三、自否定、自悖謬的辯證法
四、揚棄自否定的積極辯證法
《啟蒙辯證法》對虛無主義的反思推進
一、虛無化的對象:從崇高價值到基本價值
二、深度虛無主義的起點:從蘇格拉底到荷馬
三、深度虛無主義的機制與路徑:個性、自然的被否定
四、信仰與藝術的科學化、工業化:進一步的虛無主義
《啟蒙辯證法》與中國的虛無主義
一、啟蒙辯證法就是啟蒙走向神話、野蠻和虛無的不歸路7
二、從“實踐”到“身體”:陷入虛無主義
三、糾偏:兩類文本的作用
很好的啟蒙還是合理的啟蒙——《啟蒙辯證法》展示的兩種啟蒙觀
一、啟蒙的很好化與合理化
二、困囿在很好化與合理化之間的尼采
三、啟蒙的合理化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劉森林
1965 年生,山東昌樂人,山東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近年來主要從事虛無主義、主體性、物化、啟蒙等問題的研究,出版《物與無》《歷史唯物主義:現代性的多層反思》《追尋主體》《實踐的邏輯》《辯證法的社會空間》《發展哲學引論》等著作。曾獲全國百優博士論文獎、研究類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第三、五、六、七、八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第三屆山東省、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