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哲學、歷史學和會計學教授雅各布·索爾撰寫的一部經濟思想史。
早期理論家認為,國家在建立和維護自由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到了18世紀,思想家們堅持維護摒除國家幹預的自由市場觀念。這一理念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逐漸被固化。然而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美國政府對美國經濟施以兩次救助。由此,自由市場思想理應重新被認真評估。
作者援引西塞羅、柯爾貝爾、亞當·斯密、邊沁、馬爾薩斯、李嘉圖等人的觀點,記述了從古羅馬的自由商業交換體系到羅馬帝國的神聖經濟模式,從早期資本主義到自由市場理論,從中世紀市場經濟到英荷等國家幹預下的自由貿易,在爬梳史料的基礎上,詳細追溯了從古羅馬到20世紀自由市場思想的悠久歷史,用歷史的眼光深入解讀了自由市場思想的含義、源起與演變至今的發展脈絡,闡釋自由市場觀念在全球範圍內從未被真正踐行的原因,試圖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由市場理論,思考國家幹預與自由市場之間的關系。
作者認為,只有回到自由市場思想的起源,了解這一思想的叠代,才能真正理解它,並發展出新的經濟理念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編輯推薦
1.對“免於國家幹預的自由市場”理念的祛魅。
一提起自由市場,很多人就會湧出一股由種種個人信念或直覺引發的強烈情緒,如:自由市場是低稅收的代名詞;自由市場創造了一個平衡的、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經濟體系;自由市場能保持商品穩定生產,進而創造財富等。
如今,自由市場已同公共教育、運輸、退休計劃、公共衛生系統、監管機構、國家銀行以及言論自由一起,被視為社會民主的基本要素。
作者對自由市場的某些神聖性進行了辯證思考,重新思考新的經濟形勢下自由市場思想的意義。
2.“自由市場”的反思之作,從源頭破除對既定思維的盲從。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美國政府對美國經濟進行了兩次救助之後,“自由市場”思想應該重新認真評估。
針對“自由市場”思想,作者不隨聲附和,不迷信他人,而是從經濟思想的起點——古羅馬西塞羅的哲學思想開始,一步步爬梳自由市場思想是如何發展至今,又是如何成為“羅夏測驗”的。
3.引導讀者跳出思維定式。
提醒讀者注意:西方經濟學家為國家經濟建設勾勒的理想化自由市場願景從未實現。啟發讀者思考什麽才是“好”的經濟思想。
4.拒絕用經濟思想褒貶政策措施。
“自由市場”一貫是人們褒貶政策措施的工具,甚至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定式。作者指出,對自由市場的理解,實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發展條件下,有不同的經濟思想和制度。
5.借助歷史故事講述經濟思想的演變。
流暢敘述加理性分析,讓本來枯燥的經濟思想不再難以理解。
作者兼具歷史學家的敘事功底和經濟學家的理性邏輯,將經濟理論和經濟思想的演進擇開揉碎,條分縷析地為讀者呈現其發展脈絡和影響,指引讀者既能回歸歷史,又能放眼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