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是阿多諾的美學代表作,彙集了其美學思想的精髓。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諾持守否定辯證法與批判理論等運思策略,在本書中進行了貫通古今的多維論證,深入地追溯了藝術的歷史演化流變過程,檢視了古今美學理論的長短利弊,分析了現代藝術的特殊職能,揭示了藝術與社會的雙重關系,反思了資本主義現代性與社會總體性的種種影響,彰顯了現代藝術哲學或美學的悖論特徵,同時也指陳了未來美學的新生條件與發展途徑。書中對文化產業、技術效應、娛樂導向、物化現象、真理性內容、行政化操控以及“反世界”藝術的批判反思,充滿前瞻性和後現代性的真知灼見。
再版譯序1 阿多諾的批判美學理論——代譯序王柯平1 第一章 藝術、社會、美學1 一、確定性的喪失1 二、起源:一個虛假的問題3 三、藝術的真理性、生命與死亡4 四、論藝術與社會的關係6 五、藝術的心理分析理論批判11 六、康得與佛洛德論藝術14 七、藝術欣賞19 八、審美快樂主義與認識的福祉21 第二章 情境24 一、材料的分解24 二、藝術去實質化25 三、論文化產業批判26 四、藝術作為表現苦難的語言28 五、歷史哲學與新事物29 六、論不變性問題35 七、實驗(上篇)36 八、為“諸種流派”辯護37 九、“諸種流派”即各種世俗化流派38 十、可造性與偶然性39 十一、“二次反思”40 十二、新事物與綿延41 十三、整合辯證法與“主觀意圖”44 十四、新事物、烏托邦與否定性48 十五、現代藝術與工業生產49 十六、審美理性與批評52 十七、戒律53 十八、實驗(下篇)56 十九、莊嚴性與不負責任58 二十、黑色作為一種理想59 二十一、論我們與傳統藝術的關係61 二十二、主體性與集體性62 二十三、唯我論、模仿禁忌與成熟性64 二十四、專長65 二十五、表現與建構66 第三章 醜、美與技術70 一、論醜的概念70 二、醜:醜的社會性相及其歷史哲學74 三、論美的概念77 四、模仿與理性81 五、論建構的概念86 六、技術88 七、功能主義辯證法91 第四章 自然美94 一、對自然美的責難94 二、自然美即“步入野外活動”96 三、文化景觀98 四、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聯100 五、對自然的感知在歷史上遭到歪曲104 六、審美感知是分析的結果106 七、自然美作為一種歷史停滯107 八、確然的不可界說性109 九、大自然作為一種調適密碼112 十、黑格爾批判自然美的原批判114 十一、自然美向藝術美的過渡117 第五章 藝術美:顯形、精神化與直觀性121 一、“附加值”即表像121 二、審美超越與祛魅122 三、啟蒙與震撼123 四、藝術與反藝術125 五、非存在物127 六、形象性129 七、“迸發”130 八、集體形象內容132 九、藝術即精神133 十、藝術品的內在性與異質性136 十一、論黑格爾的精神美學138 十二、精神化辯證法141 十三、精神化與混亂無序144 十四、藝術直觀性的悖論145 十五、直觀性與概念性149 十六、藝術的似物性151 第六章 幻象與表現154 一、幻象的危機154 二、幻象,意義與絕技159 三、趨於幻象的救贖162 四、和諧與不協和166 五、表現與不協和167 六、主體—客體與表現168 七、表現作為一種語言特質170 八、支配作用與概念知識171 九、表現與模仿172 十、內在性辯證法174 第七章 謎語特質、真理性內容與形而上學179 一、對神話的批評與救贖179 二、模仿的與昏庸的180 三、是何緣由?181 四、謎語特質與知解182 五、“無物存留不變”185 六、謎語、塗抹與闡釋187 七、借模仿予以闡釋189 八、“阻礙”190 九、碎片性超越190 十、謎語,絕對與真理性內容191 十一、關於藝術品的真理性內容192 十二、藝術與哲學195 十三、藝術的集體性內容196 十四、真理性作為非幻象性事物的幻象197 十五、對死亡的調和與模仿性適應200 十六、藝術參與模糊的事物202 第八章 連貫與意義204 一、邏輯性204 二、邏輯,因果關係與時間206 三、無目的的目的性208 四、形式210 五、形式與內容214 六、表達清晰的概念(上篇)218 七、論素材概念220 八、論題材概念222 九、意向與內容224 十、意向與意義224 十一、意義的危機227 十二、和諧的概念與封閉的意識形態233 十三、肯定方式236 十四、古典主義批判237 第九章 主體—客體242 一、主客體二分法的歧義性與美感的觀念242 二、康得的客觀性概念批判244 三、靠不住的平衡246 四、語言特質與集體性主體247 五、論主客體的辯證法249 六、“天才”251 七、原創性254 八、幻想與反思255 九、客觀性與物化258 第十章 藝術品理論斷想260 一、審美體驗與藝術品的過程本質260 二、短暫性263 三、人工製品與起源264 四、藝術品作為單子:內在分析265 五、藝術與藝術品268 六、“可理解性”與歷史的構成意義269 七、物件化與分離的需求271 八、一與多274 九、緊湊的概念276 十、成就277 十一、“深度”279 十二、表達清晰的概念(下篇)280 十三、澄清進步的概念282 十四、生產力的發展283 十五、藝術品的轉型284 十六、闡釋、評論與批評286 十七、真理性內容與歷史287 十八、自然與藝術中的崇高288 十九、崇高與遊戲290 第十一章 共相與殊相294 一、唯名論與藝術體式的消失294 二、古代審美體式評述298 三、哲學史與常規299 四、論風格概念302 五、藝術的進步305 六、藝術史的非同質性308 七、進步與掌握素材310 八、“技巧”313 九、工業時代的藝術319 十、唯名論與開放性形式323 十一、建構:靜與動326 第十二章 社會331 一、藝術的雙重本質:社會現實與自律性331 二、藝術的拜物性334 三、接受與製作335 四、選材;藝術主題;藝術與科學的關係338 五、藝術作為一種行為模式341 六、意識形態與真理性342 七、“應負責任”344 八、關於現代藝術的接受346 九、藝術與社會的調解347 十、淨化觀批判;豔俗與庸俗350 十一、藝術的實踐態度354 十二、影響,生命經驗與“震顫”355 十三、義務361 十四、唯美主義,自然主義,貝克特364 十五、反對受操縱的藝術367 十六、藝術在今日依然可能嗎?368 十七、自律性與他律性370 十八、政治抉擇372 十九、進步人士與反動分子375 二十、藝術與哲學的貧困378 二十一、藝術與客體的首要作用379 二十二、唯我論與偽調和的問題380 附錄一補遺383 附錄二藝術起源斷想——補論477 附錄三初稿導言487 一、傳統美學的廢退487 二、論樸素性的變化作用491 三、傳統美學與現代藝術的不相容性495 四、藝術品的真理性內容與拜物特徵498 五、對美學的迫切需要499 六、美學作為形而上學的庇護所502 七、審美經驗作為一種客觀知性形式505 八、美學理論與作品的內在分析509 九、審美經驗的辯證法510 十、共相與殊相511 十一、現象學探源批判513 十二、黑格爾美學透視514 十三、美學的不安全性516 十四、形式美學與物質美學(上篇)517 十五、形式美學與物質美學(下篇)519 十六、方法論、“二次反思”與歷史521 編者後記526 術語對照表533
阿多諾(1903—1969)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和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批判理論的理論奠基者。阿多諾一生著述甚豐,涉獵廣泛,主要的哲學、美學著作有:《道德哲學的問題》《否定的辯證法》《美學理論》《文學筆記》《*低限度的道德》《啟蒙辯證法》《新音樂哲學》《棱鏡:文化批判與社會》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