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也是世界史中的大航海時代,利瑪竇從意大利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從介紹神秘的西方記憶法開始,傳播西方文化。終其一生,他都在試圖打入熱衷科舉考試、重視背誦詩書的士大夫群體,他披僧袍,又著儒衫,通過適應中國的文化環境來打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
史景遷從利瑪竇留下的八個記憶碎片——四個漢字(武、要、利、好)和四幅版畫,搭建起這座記憶宮殿。步入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他將利瑪竇的事業視為十六世紀晚期“歐洲擴張運動”的一部分,將中國文化中儒釋道三教的並立與西方世界內部的宗教論戰相互映照,將十六世紀澳門商貿成敗的細節與耶穌會士同明朝官員邊界曖昧的關系相互勾連。
穿梭於十六世紀晚期的世界圖景中,看似毫不相幹的事件和史實在史景遷的筆下連綴匯集。一覽兩兩相望的歐洲與中國,通過利瑪竇的眼睛,儒家與古羅馬這兩個偉大的傳統相互匯聚。
編輯推薦
★一部幾近文學作品的世界史,一覽十六世紀晚期中西方文明的全貌
十六世紀末的歐洲,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火器推動下,野心勃勃地探索一個新世界;十六世紀末的中國,在政治勢力和意識形態的激烈鬥爭中,為西方文化的傳入悄悄打開了大門。彼時的中國與歐洲,遠遠相望,尚處於一種平衡關系中,通過利瑪竇這樣的基督教中介,此後兩百年竟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黃金時代。
★一個“畸人”的心靈史,以中國人的方式了解中國人,還原中國歷史中的“局中人”與“外來者”
在探討人生悲劇性的作品《畸人十篇》中,利瑪竇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畸人”(“矛盾的人”) 。從里斯本到印度的航行長達六個月,需要兩次穿越赤道,而從澳門進入內地的肇慶,利瑪竇等了一年之久。此後余生,他都在試圖打開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外表的改變與融入異域文化的努力,讓他時而堅定,時而茫然。
在歐洲與晚明中國之間,利瑪竇鋪就了一條真實可行的交流之路,使兩個偉大傳統的短暫相遇,成為後世不斷試圖返回的起點。
★一位詩人般的史學家,亦真亦幻,動人心魄
將利瑪竇不平凡的一生,化作生動細膩的歷史場景;在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中深入心靈世界,品味史詩般波瀾壯闊的時代下,諸色人物命運的尖厲。
★文明交流史書寫典範,突破傳統歷史寫作,令人拍案叫絕
跳出編年史和傳記書寫框架,拾起利瑪竇的八個記憶碎片,史景遷搭建起一座記憶宮殿,生動還原時代背景,用豐富的層次與覆雜的呈現描繪一幅時代肖像。
“史景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視野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成就了這本有創造性的、引人入勝的世界史著作……看似毫不相幹的事件和史實在他的筆下連綴匯集,讓我們對利瑪竇有了更新的認識;眾多細節別具深意,也使得這本書成為認識明代、耶穌會和歐洲在亞洲擴張的不可不讀之書。”——卜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