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45220063 |
定价 |
RMB79.00 |
售价 |
RM86.90 |
优惠价 |
RM60.83 * (-30%)
|
作者 |
劉焱
|
出版社 |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集團)
|
出版日期 |
2024-07-01 |
装订 |
精裝. 單色印刷. 243 页.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毒物和藥物看似對立,但翻開中國醫學史,我們會發現毒物曾被如此廣泛地用於治療風寒、疼痛、瘟疫等多種疾病與日常養生。本書研究了在3-9世紀中國藥學的形成期,醫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員和非專業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藥物來醫治頑疾、強身厚生。通過聚焦漢語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導醫者采取各種方法,將危險的毒物轉化為靈丹妙藥,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國傳統醫學和中古社會的重要地位。
本書講述了漢末到初唐時期涉及毒藥的醫療紛爭和政治事件,彰顯了“毒”對於當時人們如何感知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政治至關重要。作者還研究了中國古典藥學中大量有毒的礦物、植物和動物制品,包括有劇毒的“百藥之王”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現了強效藥在身體上如何產生作用,以及這種藥效如何塑造了對藥物及其治療的疾病的知識。該書還發掘了古代中國對健康以及身體與有毒藥物如何互動的不同理解方式,提醒我們關注藥物流動的物質性,其真正的意義與效用並非可以歸結為固定的內核,而是依具體的技術幹預、社會政治狀況與個人身體體驗而變化。
編輯推薦
美國醫學史學會韋爾奇獎獲獎作品,以豐富的史料生動呈現古代中國日常“服毒”的歷史。
揭示“毒”的兩面性,讓我們重新認識“毒”與“藥”:中國古代醫學觀念中,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藥物具有可塑性,只要運用得當,猛烈的毒藥也可以用來治病與養生。
融合政治史、宗教史、社會史和經濟史,展現醫學與宗教、科學與玄學、毒物與藥物、精神提升與肉體痛苦之間的張力。一部以毒藥為視角展開的漢唐中國文化史。
引入西方醫學傳統,帶來比較醫學史的視域,打破中西醫全然對立的傳統觀念。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 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序言
第一部分 可塑的藥物
第一章 毒的兩面性
第二章 毒藥的轉化
第二部分 知識、權威和實踐
第三章 以毒攻毒
第四章 藥物的流通
第五章 實踐中的藥物
第三部分 強身與厚生
第六章 誘人的刺激物
第七章 向生而死
結 語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
劉焱,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密歇根大學生物學博士、中國研究碩士,現為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史、亞洲史、醫學史等。研究領域包括藥學史、宗教治療、煉金術、感官和情感史以及全球範圍內的醫學知識交流。
譯者:
朱慧穎,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文博研究館員,現供職於中國茶葉博物館展陳學術部。已出版《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中國醫藥與治療史》《茶在中國:一部宗教與文化史》等譯著多部,並參編茶文化書籍和圖錄若幹部。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