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放鬆到放下l禪的智慧與妙用
|
|
From Relaxing to Letting Go: The Wisdom and Wondrous Function of Chan Buddhism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何修?如何修?為誰修?
漢傳禪法的智慧╳頓悟的生活妙法
放鬆,是禪修的第一步;
放下,是禪悟的境界。
果暉法師分享漢傳禪法的智慧,
以清楚的觀念要領、修行層次與豐富的生活實例,
將禪法妙用於日常生活。
在一呼一吸間,調整、放鬆身心。
以禪的智慧安排生活,
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坦然放下。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
【第一篇】漢傳禪法的智慧
漢傳禪佛教之特色
人間性
頓悟自心
簡樸涵容
禪境與悟境
除煩惱草,砍煩惱樹
修定的功能與雜染
禪境與悟境的智慧
明師與善知識
修定發慧有方法
聞思修證生智慧
定慧等持見佛性
正知正見才可靠
調心歷程達一心
數息安心有方法
默照、話頭與四念住
深度修與廣度修
默照禪之深度修
話頭禪之廣度修
默照圓覺
默照四層次
《圓覺經》的頓法
《圓覺經》的漸法
話頭緊,默照鬆
金剛王寶劍
參話頭的態度
觀無常起疑情
熟轉生三層次
《心經》四慧
聞、思慧
修慧
證慧
【第二篇】頓悟的生活妙法
學佛入門
信仰為重
理解為先
結合信仰與理解
生活好修行
現在觀
直觀心性
定課安心
對治妄念有方法
但念無常
對治妄念
真假人生
苦與樂
常與變
真與假
觀第一念
把心放在當下一念
念佛取代所有的妄念
無住生心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我非自有過
無事一身輕
無事於心
無心於事
吃飯禪
觀全身:清楚動作、感受
觀全境:物我不對立
觀內外無限:心外無有物
絕觀默照:不吃一粒米
反求諸己
慚愧看自己,感恩看世界
悟出本來面目
煩惱消歸自心
除妄淨心
順逆轉心
直觀一心
本來無心
生活禪機
心中的無形手機
頓悟禪機
一切都是美好的
活在今天
享受現在
禪修三心
現在一心
回初發心
輕鬆放心
禪與藝術
五明方便
音聲之美
文字之美
親近善知識
為修行指點迷津
發願成為善知識
禪與淨土
直心融境是禪
擇境修心為淨土
空有不二
空即智慧
有是慈悲
從幫助自己做起
美心為尚
四它妙用
關懷他人有方法
從容不迫,關注對方
用心回答
培育法門龍象
佛門出龍象
人間有幸福
感恩生命
知恩報恩為先
珍惜生命可貴
順逆皆助緣
相信因緣果報
不見世間過
自助助人
以禪修自助
以菩提心助人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釋果暉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臺灣雲林,一九八五年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二○○五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歷任聖嚴法師侍者、祕書、禪坐會輔導師、農禪寺都監、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法鼓山僧團副住持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並為聖嚴法師二○○五年傳法法子。二○一八年起,接任法鼓山僧團第六、七任方丈。
一九九七年赴日本立正大學深造,博士論文題為「修行道之研究——以《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為中心」,研究專長包括禪定學、安世高研究、初期漢譯禪經研究、生死學等,著有《聖嚴法師中華禪法鼓宗禪法研究》、《止觀禪──打開心門的鑰匙》、《平安最幸福》。
身為聖嚴法師接引的第一批禪修弟子、法鼓山僧團初建的第一代成員,果暉法師發願承接聖嚴法師的悲願,弘揚漢傳禪佛教,利益眾生。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