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室利.拉馬納.馬哈希二十世紀初印度最著名的心靈導師,
與拉瑪克里希納、甘地、奧羅賓多並列印度四大聖者。
頓悟的聖哲為何常處靜默中?
上師的靜默,領我們跳脫心智的限制,
見到真正的自己。 那種臨場感、直截了當的真理,凡是能夠化成文字的,都記錄於本書的每一頁中。──《拋物線雜誌》(Parabola)書評
● 二十世紀初,印度最著名的心靈導師
一位未經修煉而自然頓悟的印度聖哲──室利.拉馬納.馬哈希。16歲時,在毫無病痛,卻深陷死亡的恐懼,在一再地自我追問「我是誰」,而直接體驗到不被死亡所束縛的「真我」。
● 啟發心靈最直接、最全面的教法──靜默
室利.拉馬納.馬哈希最直接、最全面的教法,就是保持靜默的狀態,這獨特的「靜默」教示,有如發自他的形體,直接引領人們經驗他的境界,這境界如何起作用?又如何獲得呢?
● 聖者最完整的第一手紀錄──對話錄
最能展現室利.拉馬納.馬哈希的教導,就是他與世界各地朝聖者的問答。本書總集六百五十多個問題,透過不同的主題,指出一切存在的本源、主體──真我,釐清各種自我設限的心智運作。
二十世紀初,一位未經修練而自然開悟的印度聖哲──拉馬納.馬哈希,透過他切身的體會,闡述了唯一的「真實」就存在我們之內,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體驗到它。它無形無相、不受外在的改變,但萬物卻因它而顯現,它就是內在真實的我。這教導影響了印度及西方世界人神的觀點,被譽為達到了與佛陀、老子、耶穌基督共通的高度,直至今日仍觸動每個人的心。
本書中,藉由他與世界各地靈修者的對談,破除人們在心靈修持上的錯誤知見,以及各種因自我概念形成的枷鎖、疑惑。同時,對於如何契入內在真實的我,提出兩種主要的修持方法,一是「參究自我」,先自問「我是誰」,讓心智回歸其源頭;二是徹底「歸伏於神」,讓自我沒入其源頭。無論你走哪條路,都要進入那個源頭,二者殊途同歸,都能讓靈修者體證那跳脫身體與心智的限制,浸潤在無所不在、含攝一切的真我之中。
室利.拉馬納.馬哈希極少動筆寫下自己的理念,最能展現他教導的第一手資料,就是他與靈修者的對答。本書總集六百五十多個問題,從冥想、瑜伽、上師、三摩地等修持,到神通、業、轉世、禁欲、飲食、創世論等各種面向,幫助我們如實認識拉馬納.馬哈希教導的全貌,同時認清自我,並以此獲得最終的寧靜。
【拉馬納靈性之語】
◎唯一的「真實」存在於我們之內,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體驗到它。於一切存在之萬物,它同時既是本源,又是主體,又是真實本性。
◎我們誤以為自己受到束縛,所以,唯一該做的就是除去這種觀念。
◎只要還存有解脫的欲望和念頭,就是還在束縛中。
◎要制止自我設限的執取習性,就是要試著去分開主體的「我」和執取對象的念頭。
◎世人試著去理解自己之外的事物,卻未先嘗試找到「我是誰」,唯有借助找到「我是誰」,才能得到快樂。
◎真我不是什麼可得的目標,它就只是那遍在的覺知。
◎「證悟」不是去得個什麼新東西或新的本事,它只是移除覆蓋的偽裝而已。
◎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體驗到真我,但它不是你以為的它。它就只是它。
◎凡是能夠得到的,也一定會失去,那是無常的,無常的就不值得去追求。
◎解脫不在將來得到。它永遠都在,就在此時、此地。
■究竟的真理十分簡單,就是回到原本的境地。
室利.拉馬納.馬哈希是印度最為人景仰的心靈大師之一,即使他離世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之久,位於聖山阿如那查拉山的道院,至今仍然興盛,吸引世界各地渴求「究竟真理」的朝聖者來聆聽他的教誨。但拉馬納說:「入於本來清淨無染之境,如此而已,再說其他都是多餘。」
作者簡介
室利.拉馬納.馬哈希(Sri Ramana Maharshi, 1879-1950)
二十世紀初印度最著名的心靈導師,與拉瑪克里希納(Sri Ramakrishna)、甘地(Mahatma Gandhi)、奧羅賓多(Sri Aurobindo)並列印度四大聖者。他的聲名遠播,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絡繹不絕,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魯頓(Paul Brunton)、名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法國攝影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等皆前來瞻仰他的風采、聆聽他的教導,足見其影響之宏大深遠。
英文編者簡介
大衛.高德曼(David Godman)
大衛.高德曼於一九七六年起在印度研習拉馬納的教誨。他曾在拉馬納道院的圖書研究室任職,擔任過傳播拉馬納教誨的《山徑》(The Mountain Path)期刊編輯。
譯者簡介
石宏
業餘翻譯,譯有斯瓦米韋達在臺灣出版的書籍,以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心靈瑜伽》、《拙火瑜伽》、《幸福瑜伽》、《讓心中的狂躁消退》、《鼻尖上的覺知──呼吸之間》等。著有《去印度的幸福日記》。 目錄列表:Contents 封面 書名頁 致謝詞 【譯者序】 頂禮一代宗師──室利.拉馬納.馬哈希 【導論】 靜默的聖哲 第一部 真我 第二部 參究與歸伏 第三部 上師 第四部 冥想與瑜伽 第五部 親驗 第六部 理論 參考書目 版權頁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