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事揭曉:打破文明演進的神話,開啟自由曙光的全新人類史
|
|
The Dawn of Everything: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
|
|
|
|
|
|
|
|
ISBN |
9786263107038 |
定价 |
NT990 |
售价 |
RM154.70 |
优惠价 |
RM133.04 *
|
作者 |
大衛.格雷伯,大衛.溫格羅
|
译者 |
林紋沛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24-07-2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744 页. 14.8. |
库存量 |
有库存 |
|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媲美《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大歷史》,探討人類文明的開創性巨作
不自由、不平等、國家體制是文明必然終點?
時代百大風雲人物、《債的歷史》作者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
╳
人文學科最高榮譽Albertus Magnus得主 大衛.溫格羅(David Wengrow)
攜手領航──
一場顛覆文明演進的所有假設、揭示人類全新自由的旅程
「一本顛覆傳統歷史觀,解放思考慣性,開啟無數新研究方向的重磅作品。兩位學者整理了近二、三十年來考古學、民族學的重要發現,對長期以來視為當然的社會演化觀點提出尖銳的質疑,並提出一套新的書寫世界史的可能。無論你是否同意他們壯闊的論證,我們再也無法繼續用過去的方式看待人類的歷史。一本應該要出現在所有人書架上的著作。」
——林開世,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
「歐威爾政治寫作獎」(Orwell Prize for Political Writing )2022年決選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No. 2
《星期日泰晤士報》《觀察家報》《BBC歷史》年度選書
Amazon編輯選書
★★★
Amazon 4,000條、Goodreads 8,000條五星評等,譯成超過三十種語言,引發全球矚目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將伴隨著數百個頓悟時刻。
▍內容簡介
- 有意識地避免可能帶來不平等的制度?人類先祖除了狩獵採集之外或許比我們更能「反思」?
- 用「生產方式」當作人類史論斷依據會有什麼問題?新石器時代人群如何避免農業?
- 如果沒有遁入層層階級制度與權力關係,社會將可能發展成何種樣貌?
☀ 回到原點,看見人類社會千變萬化的可能
以嶄新視角理解人類歷史,挑戰社會演進的基本假設:從農業興起、城市到國家的起源、民主與不平等的必然路徑。
揭示將人類從束縛中解放的新可能性,讓我們得以想像不同形式的自由,以及組織社會的新方式。
從狩獵採集逐漸轉為農業,人類從部落、村莊走入城市、國家之中;同時,科技和技術不斷發展,我們穿越了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邁向工業革命。一切似乎皆如此清晰明瞭。隨著文明進步而逝的是「高貴野蠻人」狀態的自由和平等,只能犧牲那些原初的自由走向「文明化」,而我們也被迫接受不自由的現狀,視之為進步的必要代價。大衛.格雷伯和大衛.溫格羅卻告訴我們──未必如此,還有其他可能!
藉由開創性的考古學與人類學研究,作者揭示當我們暫且擺脫進步觀點的束縛時,人類歷史將以超乎固有想像、無比有趣的方式展開。人類的先祖既非過著田園詩生活的蒙昧孩子,亦非本性兇殘而不得不設法結盟才能生存下去的野蠻人,而是具有複雜人性、批判性、豐富想像力的人群,在人類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變換、拆除、重建制度,實驗社會型態的各種可能,同時避免落入「不自由」的處境。不禁令人反思:我們為何會困在此處?
本書根本性地改變了我們對於人類過去的理解,並提供一條新的思維路徑,讓我們得以想像不同形式的自由,以及組織社會的新方法。兩位作者經過十年的精心醞釀,以極具說服力的廣博知識和強而有力的論點,挑戰過去對歷史進程的解讀方式,為人類開創自由新局帶來了希望。
▍國際推薦與專家好評
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場知識盛宴。沒有一章不(充滿樂趣地)破壞根深柢固的知識信念。本書深刻、毫不費力地顛覆過往、事實嚴謹且讀起來令人愉快。——《黑天鵝效應》作者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作者並不滿足於對人類歷史重大問題的不同答案,堅持要徹底改變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結果是帶來一場目眩神迷、獨創而令人信服的陳述,展現了「前現代」原住民生活所體現的豐富、有趣、反思且實驗性的討論,亦是對人類學和考古學思想史具有挑戰性的重寫。本書理應成為所有後續研究這些宏大主題的出發點,那些啟航者將擁有無與倫比的領航員──兩位大衛。——當代人類學大師、《反穀》作者 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
引人入勝的探究,引導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能力的本質,以及人類歷史上最自豪的時刻,還有我們與原住民社會的文化和其中被遺忘的知識分子的交流和借鑑。深具挑戰和啟發。——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 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
這本書就像一顆炸彈,顛覆了我們對人類歷史的一切觀念。──肯﹒弗雷特(Ken Follett),《每日郵報》
無疑是一部新的人類史,在重新審視史前史的基礎上,慶祝人類的自由與可能性,重啟過去讓創造新的未來有所可能。──歷史學家、「歐威爾政治寫作獎」評審團主席 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
作者成功地推翻了我對世界歷史的所有思考。本書徹底而優雅地反駁了歷史的進化論,引領我們到一個富有智識、創造力並複雜的人類世界,幾千年來發明了幾乎所有可以想像得到的社會形式,並追求自由、知識和實驗。作者不僅揭穿了進步神話,還講述了一段激動人心的思想史,關於神話是如何產生、為何續存,以及對我們希望創造的公正未來意味著什麼。這是我三十年來讀過的最深刻、最令人興奮的書。──美國歷史學家、《自由夢想》(Freedom Dreams)作者 羅賓﹒凱利(Robin D.G. Kelley)
很可能是這十年來最重要的書,因為它打破了我們社會生活不可避免地由國家主導的深深根深柢固的神話。── 詹姆斯﹒麥克唐納(James H. McDonald),《紐約圖書評論》(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與獻詞 致謝 大衛﹒溫格羅寄言
第一章 告別人類的童年 或者換種說法,為什麼這不是一本關於不平等的起源的書 第二章 邪惡的自由 原住民批判與進步神話 第三章 解凍冰河期 套上枷鎖、拿下枷鎖:人類政治千變萬化的可能 第四章 自由人、文化的起源、私有財產的出現 (出現先後不一定是按照上面的次序) 第五章 很久很久以前 為什麼加拿大採集者蓄奴,但他們的加利福尼亞鄰居不蓄奴;或者換種說法,用「生產方式」當作論斷依據會有什麼問題 第六章 阿多尼斯的花園 從未發生的革命:新石器時代的人群如何避免農業 第七章 自由的生態 農業最初如何在世界各地跳躍前進、跌跌撞撞、幻生又幻滅 第八章 想像中的城市 歐亞大陸最早的城市居民如何建造城市,不需要國王在上統治指揮——在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烏克蘭、中國等地 第九章 藏在眼前的答案 美洲社會住宅和民主制的原住民起源 第十章 為何國家沒有起源 統治權、官僚體制和政治的平凡開端 第十一章 回到原點,重新出發 論原住民批判的歷史基礎 第十二章 結論 萬事揭曉
地圖及圖目錄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 美國人類學家,無政府主義者。二〇一一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美國商業週刊》稱他為該運動的重要精神領袖。他的論述將這場被視為擾人的街頭抗爭變成全球矚目的抗議運動。格雷伯發表的運動口號「我們是九十九%」(We are the 99 percent),為廣大失業人口發聲,深深撼動了長期由極富人口壟斷社會資源的美國。
格雷伯師承歷史人類學大師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曾任美國耶魯大學助理教授、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講師、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教授。2011年出版極具批判性的《債的歷史》,幾個月後更親身參與占領華爾街運動,於學術界及公共參與上均受到廣泛注目,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百大風雲人物。2013年於雜誌上發表〈論狗屁工作現象〉一文探討充斥職場的無用工作,發文後旋即獲得熱烈迴響,轉發超過百萬次,更於數週內被譯成十二種語言,之後他更設了一個專門e-mail,收集全世界讀者寄來的真實狗屁故事,成書後上市半年內便售出十四國版權。 格雷伯2020年於威尼斯度假時因急性胰臟炎驟逝,學界、社運界、媒體界同聲哀悼。他的遺孀與同事成立David Graeber Institute,致力於整理他的相關出版品與個人收藏,亦作為意見平台,被他的理念所啟發的人們可在此發揮政治想像力,透過集體行動挑戰現行體制。
格雷伯在台灣出版的著作尚有《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規則的烏托邦:官僚制度的真相與權力誘惑》等書。
大衛.溫格羅David Wengrow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比較考古學教授,在牛津大學接受考古學與人類學的學術訓練,並擔任研究員。曾於紐約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在非洲與中東各處主持考古學發掘田野計畫。 溫格羅的研究探討了人類的過去,並廣泛得到學術界的認可,獲邀至紐約大學、皇家人類學研究所、英國科學院和芝加哥大學演講。此外,科隆大學授予他人文學科最高榮譽阿爾伯特.馬格努斯獎教授(Albertus Magnus Professor)職位,該獎先前得主包括阿岡本、拉圖(Bruno Latour)、朱迪絲.巴特勒。 溫格羅亦是具有開創性書籍的作者,其中包括What Makes Civilization、The Origins of Monsters。曾為《衛報》和《紐約時報》撰寫與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相關的專欄文章,以及定期在最負盛名的考古學及人類學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其作品在文化藝術領域獲得廣泛認同:2021年與大衛.格雷伯同於《藝術評論》雜誌「當代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排名第十;並在諸多知名公共平台上演講,例如TEDGlobal 2022、齋浦爾文學節、都靈民主雙年展,以及在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作品。
譯者簡介
林紋沛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歷史學系碩士。著有《行旅致知:李仙得、達飛聲等西方人建構的台灣知識(1860–1905)》、《跨越世紀的信號3:圖像裡的臺灣史(18-20世紀)》(合著)等。現為專職譯者,喜歡翻譯時的靈光乍現,譯著有《從彼山到此山》、《強鄰在側》、《版權誰有?翻印必究?》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