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堅持是最強而有力的連結
豎耳聆聽,來自大海的低鳴,我們都在尋找消失的自己
結合田野調查、生態書寫與藝術插畫,青少年自然小說新體裁
男孩不顧一切躍入大海,擁抱對母親的愛,追尋灰鯨獨特而動人的存在
一個祈求媽媽再次展露笑顏的願望
一張速寫灰鯨「白嘴」的手稿
一艘高掛彩虹旗的友善賞鯨船
一趟往返將近2萬公里的遷徙路徑
一群肩負不可能任務的救援團隊……
★ 故事簡介 ★
當媽媽陷入深深的陰霾,熟悉的熱茶與薑餅也無法讓她迎向陽光,男孩里歐不得不搬離倫敦,投靠遠在加州的奶奶。窗外白色的浪花像一顆顆鑽石在海面上起舞,里歐打開媽媽小時候的藏寶盒,意外發現被遺忘多年的心願…
灰鯨擁有地球上哺乳動物距離最長的遷徙路線。平時在極地攝食,冬季前往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瀉湖繁殖。在海裡,鯨魚將聲音傳送到數百公里遠的地方,牠們在腦中建構浩瀚的海圖,卻無法預判人類恣意丟棄的漁具與垃圾。當「白嘴」從年復一年的移動路徑上憑空消失,唯一能聽見白嘴的里歐,能否及時找到「白嘴」?
★ 本書特點 ★
英國兒童文學作家、年度暢銷書《最後的北極熊》作者 漢娜・戈德 與《哈利波特》20週年英國「霍格華茲學院紀念版」繪者、凱特格林威插畫大獎得主 列文・平弗德 聯手合作,共譜一段跨越時空、物種,探索生命韌性的溫暖故事。
作者熱愛自然、重視環境議題,文采猶如燦爛耀眼的加州陽光。本書以灰鯨生態知識為基礎,搭配二十幅以上深邃插畫,鋪陳真誠而強烈的敘事張力。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作者致意」,娓娓道來創作心路歷程。
本書特色
▍條理分明的生態書寫,情感豐沛的人文關懷
文字清新抒情、觀點鼓舞人心,情節起伏跌宕,傳遞生態知識毫無說教感。隨著故事進入魔幻時刻,屏息感受眼睛所不能見的強大羈絆。
▍正視心理健康,詳加描述親子依附關係的成長小說
細膩側寫成人身心症狀,作者以親身經驗,用心對待「病識感」與「照顧焦慮」。男孩從抑鬱轉向開朗,將焦慮與執著,昇華為努力不懈的成長動力。
▍符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14「保育海洋生態」
融入「公民科學」真實經歷,包含海上鯨豚目擊與「Happywhale」鯨豚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觸及海洋碳匯、幽靈漁具與氣候變遷等國際趨勢焦點議題。
▍向海致敬,從「灰鯨」出發,一同關心臺灣的海洋生態
海島臺灣曾是灰鯨繁殖地,水下聲景見證沿海生物多樣性,鯨豚研究累積超過20載!主題企劃延伸收錄「灰鯨化石」「海洋聲景」「友善賞鯨」與「棲地保育」各領域專家訪談,獻給每一顆關愛海洋的心。
得獎紀錄
2023愛德華・史丹佛年度兒童旅遊選書
欲 罷不能!—— 《泰晤士報》
強大且動人心魄。—— 《每日郵報》
不同凡響。——《新政治家》
文采動人的生態冒險,令人愛不釋手。 —— 《書商》
優雅流暢的故事,細膩處理身心健康議題。—— 《朱諾雜誌》
暖心推薦
張東君|科普作家、推理評論家
陳 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
專文推薦
顏銘新|小茉莉親子共讀
各界好評
純粹、美好,敘事清晰,內容溫柔、暖心且充滿希望,里歐與白嘴的故事將在我心常存。——《狂野回家路》(The Wild Way Home)作者蘇菲・柯特麗
令人著迷。我疾速翻閱一頁又一頁,完全深陷里歐以及他尋找白嘴的歷程。——《偷大象的女孩》(The Girl Who Stole an Elephant)作者妮拉納・馬魯克
埋有驚奇而迷人的真相,主角的愛就和鯨魚一樣巨大。你不會想錯過的。——《史坎德:獨角獸竊盜者》作者A.F. 史黛曼
一場讓人停不下來的冒險,一次兼具說服力與感動力的請求。「#拯救鯨魚」也是拯救我們自己。時代的共鳴!——《在大海與天空之間》(Between Sea and Sky)作者妮可拉・彭德
★ 感動全球讀者的故事:Amazon 4.7星好評 ★
▲ 關於心碎、療癒與真實友誼的故事,適合5到6歲喜歡動物或海洋的讀者。—— LP
▲ 13歲兒子的耶誕禮物。他在兩天內讀完,他真的很喜歡這個故事,不願把書放下。漢娜・戈德告訴我們什麼是愛、關懷與承諾。—— Mariya Nenova
▲ 我在一個父母擁有精神疾病的家庭裡長大,我也有自己的身心議題。這樣的家庭比大家認知的更為普遍。我(現在30歲左右)完全認同故事主角的感受,以及他堅持照顧媽媽的責任感。這是一個有關海洋廢棄物、有關人類如何摧毀自然的故事。如果我能在年少時遇見這本書,我一定可以從中獲得力量。—— Kelciilou
▲ 我讀過最好的兒童選書。故事扣人心弦,敘事情感深度足以讓年輕讀者理解他們的內在情緒,養成更好的同理技巧。期待作者下一本著作!本書適合全年齡層(我已經50歲了!)—— EJA
★ 特別收錄 ★
臺灣「鯨」艷-主題延伸訪談(含音檔與文字稿)
東太平洋灰鯨在繁殖地生小孩。媽媽會帶小孩繼續多待幾個月,等小孩更大一點,才會往北游。剛出生的灰鯨體長大概3.5到5公尺。你可以想像,在臺灣找到5公尺左右的灰鯨化石,代表牠才剛出生不久。我們可以說,臺灣很有可能曾是灰鯨的繁殖地。—— 臺灣灰鯨化石研究|蔡政修|臺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一般來說,在空氣中很難直接聽到鯨豚在水下發出來的聲音。聲音因為介質的轉換,大部分能量都會被反射掉。有一些調查情境下,確實也可能會聽到鯨豚,尤其是大型鯨噴氣的聲音。這些聲音聽起來,非常地震撼。—— 海洋聲景與鯨豚的聲音|林子皓|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人對鯨豚的影響還蠻多的,可能三言兩語講不完。包含書裡提到「幽靈漁具」的纏繞。鯨豚對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現階段,我們帶給牠們的威脅還是非常多。希望我們可以慢慢減輕這些威脅,讓牠們在大海裡安穩地生存。
黑潮在2021年把鯨豚目擊資料上傳到「世界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跟書裡上傳到「Happywhale」有一點像,世界各地使用者都可以取得這些資料。在家打開電腦,也可以賞鯨。—— 鯨豚目擊記錄與友善賞鯨|胡潔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開始認得某一些鯨豚之後,就會掛念牠們,就像我們對「來」一樣,會覺得「今年什麼時候可以看到牠們?」「你如果有出現,我們就知道你過得還不錯。」
在書裡有講一個小小的觀念,就是「人可以離開海,但是在海洋生存的動物,牠們只能住在那裡。」這十幾年來,全世界科學家做鯨豚發報追蹤。如果把長距離洄游軌跡畫在地圖上,你就會發現,海洋這麼大,鯨豚不會去走海中間,牠們會沿著海流,在人類活動的大陸周邊。
我們不能說「為什麼牠們不去更外海的地方?」因為那本來就不是牠生活的地方。我們跟牠共存這個海域,其實就是鄰居,都要有一些互相尊重、退讓。—— 海洋綠洲保育計畫:鯨豚生物多樣性|余欣怡|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