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88809868 |
定价 |
NT530 |
售价 |
RM82.80 |
优惠价 |
RM73.69 *
|
作者 |
李思逸
|
出版社 |
中華
|
出版日期 |
2024-07-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60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以文學與電影的關係為主題,闡述兩種藝術表現手法在不同層面的交織與建構。作者採用簡潔、精煉的語言解釋電影概念與手法、文學文本與理論,其邏輯性之強,其氣勢之磅礴,其藝術造詣之深,大可讀成一家之言。研讀文學或研讀電影的同好者,不可錯過此書。
名人推薦
本書是一部別開生面同時也能獨當一面的學術著作。其以電影和文學的關係為主題,討論的內容不僅入乎文學與電
影之內,更是出乎兩者之外,大有以十講的形式涵蓋「文學、電影及其他一切」的氣勢,讀來令人十分過癮。——李歐梵
《文學與電影十講》縱論文字和影像藝術的交互影響,以及其間的種種因緣。李思逸博士思考兩者本體理念的異同,審美境界的對照,以及技術實踐的得失,在在令讀者驚艷。從《小城之春》到《太陽照樣升起》,從《羅生門》到《天鵝絨》,本書介紹大量現代及當代電影與文學的實例,并且旁及其他藝術領域,論述精緻翔實,行文深入淺出,極其值得推薦。——王德威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李歐梵
第一講| 導論:有關視覺性與敘述性的思考
第二講| 現代性的視覺文化:繪畫、攝影與電影的誕生
第三講| 電影的形式特徵之一:攝影與場面調度
第四講| 電影的形式特徵之二:敘事結構
第五講| 電影的形式特徵之三:剪輯
第六講| 文學改編電影之一:1960 年代以來的自覺/自欺
第七講| 文學改編電影之二:1980-90 年代的啟蒙/反啟蒙
第八講| 文學改編電影之三:1930 年代的抒情記憶
第九講| 理論顯微鏡:賈樟柯電影中的時空壓縮及異化現象
第十講| 文本望遠鏡:車廂邂逅與時間迷宮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思逸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哲學博士,哈佛燕京訪問學人(2016-2017);曾任教於香港不同高校,發表研究論文數篇,出版有學術專著《鐵路現代性:晚清至民國的時空體驗與文化想像》(台北:時報文化,2020)。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