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從劉易斯·卡羅爾到斯多亞學派 悖論系列1:純粹生成 柏拉圖區分可被度量的事物與生成瘋狂——無限的同一性——愛麗絲歷險或“事件” 悖論系列2:表面效應 斯多亞學派區分物體或事物狀態與非物體性效應或事件——因果關係的劃分——促使表面上升……——發現劉易斯·卡羅爾作品中的表面 悖論系列3:命題 指稱、表示、意指:它們的關係與它們的循環性——有命題的第四個維度嗎?——意義、表達與事件——意義的雙重本性:命題的可表達者與事物狀態的屬性、持存與超存在 悖論系列4:二元性 語言物體、吃說——兩類詞——命題的兩個維度:指稱與表達、消耗與意義——兩個系列 悖論系列5:意義 不確定的增殖——貧乏的二分——中性或本質的第三狀態——荒誕或不可能的對象 悖論系列6:論系列化 系列的形式與異質的系列——它們的建構——這些系列向著什麼收斂?——雅克·拉康的悖論:奇特的元素(空位或沒有位置的佔有者)——老實人的店鋪 悖論系列7:秘傳詞 基於一個系列的縮合綜合(連接)——兩個系列之協調的綜合(合取)——析取綜合或系列分叉的綜合:混合詞的問題 悖論系列8:結構 列維斯特勞斯的悖論——結構的條件——奇異性的作用 悖論系列9:問題式 奇異性與事件——問題與事件——趣味數學——隨機點與奇點 悖論系列10:理想遊戲 尋常遊戲的規則——不同尋常的遊戲——對時間的兩種解讀:艾翁與柯羅諾斯——馬拉美 悖論系列11:無意義 悖論性元素的特徵——它在哪一點上是無意義;無意義的兩種形態——由此引起的荒誕(無意指)的兩種形式——無意義與意義的共現——作為“效應”的意義 悖論系列12:論悖論 良知的本性與悖論——常識的本性與悖論——無意義、意義與所謂次級的語言組織 悖論系列13: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小女孩 安托南·阿爾托與劉易斯·卡羅爾——吃說與精神分裂症的語言——精神分裂症與表面的破產——被動詞語與其爆裂的字面價值、能動詞語與其含糊不清的重讀價值——深度的無意義與表面的無意義、語言的初級秩序與次級組織之間的區別 悖論系列14:雙重因果關係 非物體性的效應事件、它們的原因、它們的准因——無動於衷與發生——胡塞爾的理論——真正發生的條件:既無我也無個體化中心的先驗領域 悖論系列15:奇異性 戰役——先驗領域不能保留意識的形式——無人稱的和前個體的奇異性——先驗領域與表面——個體的話語、人稱的話語、無基底的話語:存在著第四種話語嗎? 悖論系列16:本體論的靜態發生 個體的發生:萊布尼茨——世界的“共可能性”或系列的收斂的條件(連續性)——事件向謂項的轉換——從個體到人稱——人稱、特性與類別 悖論系列17:邏輯的靜態發生 從各維度向命題的過渡——意義與命題——意義的中性——表面與替身 悖論系列18:哲學家的三種形象 哲學與高度——哲學與深度——哲學家的新類型:斯多亞學派——赫拉克勒斯與表面 悖論系列19:幽默 從意指到指稱——斯多亞主義與禪宗——古典話語與個體、浪漫主義話語與人稱:反諷——無基底的話語——奇異性的話語:幽默或“第四人稱單數” 悖論系列20:論斯多亞學派的道德問題 倫理學的兩極:事物的物理預言與再現的邏輯應用——再現、應用與表達——理解、期望、再現事件 悖論系列21:論事件 事件的永恆真理——實現與反實現:參與者——死亡作為事件的兩個方面——期望事件是什麼意思 悖論系列22:瓷器與火山 “裂縫”(菲茨傑拉德)——兩種過程與它們的區分的問題——酗酒、躁鬱症——致敬致幻劑 悖論系列23:論艾翁 柯羅諾斯的特點與他通過深度的生成進行的顛倒——艾翁與表面——來自艾翁的組織和艾翁與柯羅諾斯之間的差異 悖論系列24:事件的溝通 非邏輯的不可相容性的問題——萊布尼茨——析取的實證性間距與肯定性綜合——永恆回歸、艾翁與直線:一個更可怕的迷宮…… 悖論系列25:單義性 個體與事件——永恆回歸的序列——單義性的三種意指 悖論系列26:語言 使語言成為可能的東西——語言組織概要——動詞與不定式 悖論系列27:口欲性 動態發生的問題:從深度到表面——根據梅蘭妮·克萊因的觀點理解各種“位態”——精神分裂症與抑鬱症、深度與高度,擬像與偶像——初級階段:從噪音到聲音 悖論系列28:性 性感帶——動態發生的第二階段:表面的形成與表面的連接——影像——俄狄浦斯情結的本性、生殖帶的作用 悖論系列29:好意必受懲罰 俄狄浦斯在他與表面構造的關係中所經歷的事情——修復與使出現——閹割——作為範疇的意圖——發生的第三階段:從形而下表面到形而上表面(雙重屏幕) 悖論系列30:幻象 幻象與事件——幻象、自我與奇異性——幻象、動詞與語言 悖論系列31:思維 幻象、過渡與開端——對子與思維——形而上表面——心理生命中的定位、嘴與腦 悖論系列32:論系列的不同種類 系列與性——連接系列與性感帶、合取系列與連接——性系列的第三種形式:析取與發散——幻象與共振——性與語言:系列的第三種類型與相應詞匯——從聲音到言語 悖論系列33:愛麗絲的奇遇 回想劉易斯·卡羅爾的作品中的三類秘傳詞——《愛麗絲奇境歷險記》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的比較概要——精神分析與文學、家族神經症小說與小說藝術 悖論系列34:初級秩序與次級組織 幻象的鐘擺結構:共振與被迫運動——從言語到動詞——動態發生的終結——初級壓抑與次級壓抑——諷刺的、反諷的、幽默的 附錄 Ⅰ.擬像與古代哲學 1. 柏拉圖與擬像 柏拉圖的辯證法:劃分的意指——求婚者的遴選 摹本與擬像——擬像的特點 再現的歷史 顛倒柏拉圖主義:現代藝術作品與擬像的報復——永恆回歸的顯在內容與潛在內容(尼采反對柏拉圖)——永恆回歸與擬仿——現代性 2. 盧克萊修與擬像 多樣物——自然與非總體化的總和——對存在、一與整體的批判 因果律的不同方面——方法的兩種形態——原子偏斜與時間理論 真與無限虛假——靈魂的紛亂——深度的揮發物,表面的擬像,神學的、夢境的和色情的幻象——時間和方法的統一——無限虛假和靈魂紛亂的起源 自然哲學與神話批評 Ⅱ.幻象與現代文學 3.克羅索夫斯基,抑或身體語言 從身體與語言的視角看析取三段論——色情與神學 看與說——映像、共振與擬像——揭發——身體與語言的彎曲變化 交換與重複——重複與擬像——凝固場景的角色 二難困境:身體語言——上帝與敵基督者:兩種秩序 康德關於析取三段論的理論——上帝的角色——克羅索夫斯基作品中的理論轉換 敵基督者的秩序——意向:強度與意向性——作為幻象的永恆回歸 4. 米歇爾·圖尼埃與沒有他人的世界 魯濱孫、元素與目的——反常的問題 他人在知覺中的效應——作為先天結構的他人——他人在時間中的效應——他人的缺席——複象與元素 他人的喪失的三種意義——從擬像到幻象 他人與反常 5. 左拉與精神崩潰 精神崩潰與遺傳性——本能及其對象 兩種遺傳性——死亡本能與各種本能 人獸 幻象化的對象——悲劇的與史詩的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國當代哲學家、哲學史家,他博學多才、見識非凡,著作涉獵哲學、文學、精神分析學、政治、電影、繪畫等眾多領域,他以斯多亞學派、休謨、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尼采、柏格森等偉大哲學家作為其哲學史的寫作對象,由此躋身偉大哲學家行列。其主要著作有《差異與重複》《意義的邏輯》《電影1: 運動-影像》《電影2:時間-影像》等,與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有《反俄狄浦斯》《卡夫卡》《千高原》《什麼是哲學?》。他以“純粹的形而上學家”自居,其著作對包括哲學、文學、藝術等眾多學科產生廣泛影響,亦對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思潮產生直接影響。 譯者 董樹寶,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西方文論、法國當代批評理論的研究與翻譯工作,專著有《影像的叛逆:法國當代哲學的藝術之思》,譯著有《意義的邏輯》《知識考古學》《〈荒島〉及及其他文本》《混沌互滲》《東風》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