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作者序 前言 一、關於百貨公司研究回顧與提問 二、理論概念 三、本書的取徑與限制 第一章 近代百貨公司的興起與轉譯 一、視覺消費的誕生 二、近代西方百貨公司的誕生 三、東亞百貨公司的誕生:以上海與日本為例 四、東西方百貨公司的轉譯 小結 第二章 視覺消費與百貨公司到臺灣 一、移動的百貨公司:出張販賣 二、臺灣視覺式消費的前奏──從「看見」到「展示」 三、臺灣百貨公司的出現 小結 第三章 戰爭體制下臺灣的百貨公司 一、戰前與戰時臺灣的百貨公司 二、「戰後」的戰爭體制與百貨公司:以臺北為例 三、實用取向與特價活動 小結 第四章 追求娛樂與效用的路線 一、大型百貨公司登場 二、百貨公司的複合式空間 三、上百貨公司「作功」 小結 第五章 邁向文化品味與符號消費的百貨公司 一、文化資本的建構 二、意義貯槽的積累與符號消費 三、文化品味與空間展演 小結 結論 外生因型文化轉譯的東亞百貨公司 戰時體制下的百貨公司 上海商人轉譯下的百貨公司:關於日本元素 外生因與購買力不足的結果:折扣戰與遊樂化 白領階級的興起與新路線的百貨公司:邁向符號消費 附表一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李衣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畢業,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著有《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讀漫畫》、《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哈日(ハーリ)現象」の展開について》等作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