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9780846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海部陽介
|
译者 |
李雨青 |
出版社 |
允晨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4-07-01 |
装订 |
平裝. 無. 302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透過對過去的瞭解,可以讓我們重新發現自己。——海部陽介
2019年7月,一艘獨木舟成功地從台灣前往與那國島,重現遠古的航行路徑,可謂劃時代的大事。為什麼祖先會前進島嶼?如何移動?如何尋找看不見的島嶼?富有冒險精神的過程與內容,充滿啟發,值得細細品讀。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副館長林志興 鄭重推薦
本項計畫主要係由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與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推動的計畫。計畫的源起,由研究日本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專家海部陽介先生所推動的一項跨國性計畫,以探索日本人的起源論為目的。海部教授歸納了日本學界對日本人是何時,以何種途徑進到日本列島的議題,大致歸類有下列三大途徑。日本出現人類的縱跡是在史前舊石器時代晚起,最後一次冰期的高峰階段進入日本,而主要路徑有(一)、約三萬八千年前的「對馬路線」(從朝鮮半島經由對馬島,自九州登陸);(二)、約二萬五千年前的「北海道路線」(從歐亞大陸北部途經庫頁島);(三)、約三萬五千年前的「沖繩路線」。海部陽介帶領研究團隊研究,根據動物分佈、海流、以及舊石器時代人類遺跡、人骨的DNA及人類社會行為等等因素推測,三萬年出現在沖繩列島上之史前人類,有極大的可能性係經海上航海而由台灣遷徙過去。為了推測「沖繩路線」為一合理遷徒之路徑,海部陽介教授推動了一系列海上航海實驗行動計畫。其富有冒險精神的過程與內容,均在此書之中,讀者可細細品讀。——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副館長林志興
日本列島正是人類最早跨越海洋的舞台之一。這些航海路線充滿了層層關卡,目的地的島嶼不但遙遠得肉眼看不見,還有強大的海流阻擋去路。舊石器時代後期的智人在三萬年前便克服了以上種種困難,登陸了日本。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這是多麼困難的挑戰,而祖先們究竟為什麼要費盡千辛萬苦前往如此遙遠的島嶼呢—光用空想並無法瞭解實際狀況。於是我決定進行一場實驗,從零開始打造一艘推測他們當時使用的古代舟,重現太古時期的航海路線。對於這場實驗,我有二項期待。其一,透過實際體驗三萬年前的航程,應該就能更清楚看到「祖先們真實的樣貌」。其次,這場實驗是否可以讓我們看到「人類真實的力量」?也許透過對過去的瞭解,可以讓我們重新發現自己。——海部陽介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打開台灣歷史文化新視野 ◆ 林志興
推薦序二—「跨越黑潮—復現三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的記憶 ◆ 温璧綾
前 言—對克羅馬儂人的忌妒
第1 章 —計畫誕生
理解本章開頭登場的克羅馬儂人與亞洲人之間的關係後,會發現兩者的相異點其實只是表面上的差異。在此前提下重新檢證遺跡,最後發現了新的事實:第一個日本列島人是跨越海洋而來的。這也是這場實驗航海構想的起始,本章就要詳談此一過程。
第2 章 —三萬年前之謎
在執行台灣-與那國島實驗航海前,還有許多需要先解開的謎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手上的各種資訊,拼湊出三萬年前世界與琉球的海洋實況。接著再從中一一找出需解決的問題,進而訂立我們的實驗計畫。
第3 章 —草捆舟—原始舟的潛力
三萬年前的航海舟,第一候補為人類最古老的舟之一「草捆舟」。所有在與那國島參與製造實驗的人員,無不驚訝於它勇猛的浮力與穩定性。此一草捆舟是否可以跨海航行呢?必須實際嘗試才能知道答案。
第4 章 —竹筏舟—最具可信度的模型檢測
接下來要檢測的,是最多研究者主張的人類最古老航海舟「竹筏舟」。而在台灣的製造體驗,更是讓人驚訝連連。我們將利用親手打造的竹筏舟,在台灣東側海域流經的黑潮上進行測試。這也讓我們瞭解到巨大海流的強大力量。
第5 章 —獨木舟—最後的可能性
我們展開了新的實驗,檢證最後剩下的假說是否能成立。首先採伐巨木,打造三萬年前的獨木舟,接著透過實際測試,瞭解獨木舟的特性—纖細敏感,難以控制,卻讓我們看到了跨越黑潮的可能性。
第6 章 —跨越黑潮的實驗航海
在正式出航前,先來瞭解一下即將挑戰的這片海域吧。舊石器時代的祖先們在這片海上,是怎麼從台灣找到目標的島嶼、又訂立怎樣的作戰計畫挑戰航向目的地的呢?事先預測可能遇到的困難,就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第7 章 —從台灣航向與那國島
最後的正式實驗航海終於展開。男女5 人划著獨木舟,能順利跨越黑潮,抵達看不見的島嶼嗎?現代人要理解祖先們旅程的真正意義,除了直接挑戰舊石器時代人們克服的難關,別無他法。
第8 章 —祖先們為什麼進軍島嶼?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男女們為什麼不選擇風險較小的大陸,反而決定移居遙遠的小島上呢?這彷彿讓人看到舊石器時代人們勇於挑戰的心。追尋祖先們的實際經歷,再重新審視歷史,相信我們自身也會發現許多新的見解與契機。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海部陽介 (Yousuke KAIFU)
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教授,人類進化學者。理學博士。1969年東京出生。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其後進入東京大學理學系研究所研究科博士課程,之後任職於國立科學博物館人類研究部,2020年起擔任現職。透過研究爪哇猿人、佛羅勒斯人、台灣的澎湖原人等化石及田野調查,專攻約200萬來的亞洲人類史。前任職於國立科學博物館時,透過群眾募資進行了「重現3萬年前海洋航程企劃」(2016-2019),並於2019年成功使用獨木舟從台灣航至與那國島。曾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2012)、海洋立國推進貢獻者表揚(2021)、日本人類學會獎(2023)等殊榮。著作有《何謂人性(人間らしさとは何か)》(河出書房新社)、《智人登陸日本サピエンス日本上陸》(講談社)、《日本人從何而來?(日本人はどこから来たのか?)》(文藝春秋)、《人類走過的軌跡(人類がたどってきた道)》(NHK出版)等。
譯者簡介
李雨青
台灣大學學士、首都大學東京碩士,曾旅居日本多年。目前從事文化內容、出版、翻譯工作。譯有《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素顏的孫文》、《美味方丈記》、《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BL教科書》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