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是一個人人都在談論敘事的時代。矛盾的是,敘事話題的泛濫竟暴露了一場敘事的危機。在“故事化”的喧囂中,充斥著一種既無意義又無方向的敘事真空。
資本主義借助故事化將講述占為己有。它讓講述聽命於消費。故事化生產出消費形式的故事。在故事化的幫助下,產品被賦予了情緒,向消費者承諾獨特的體驗。如此一來,我們買賣、消費的其實是敘事與情緒。“故事”被推銷,故事化實為賣故事。
講述創造出共同體,而故事化只催生出社群。社群是共同體的一種商品形式,由消費者組成。任何的故事化形式,都無法重新點燃那團把人聚在一起相互講述故事的篝火。篝火早已熄滅。
--------------------
韓炳哲作品(第2輯)
《山寨:中國式解構》(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協社會: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禪宗哲學》(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麽是權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儀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資本主義與死亡驅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沈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韓炳哲作品(第3輯)
《大地頌歌:花園之旅》(2024年5月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時間的香氣:駐留的藝術》(2024年5月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敘事的危機》(2024年5月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
編輯推薦
(1)韓炳哲被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他回歸哲學的人文傳統和批判傳統,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獨辟哲學寫作新境界,在數字媒體時代照察現實社會情狀和人類心靈境況,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精神分析師”“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2)兼具韓國人的浪漫氣質和德國哲學傳統的理性精神。韓炳哲對當代社會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內在的精神訴求卻是寧靜沈思的、美學意義的生命形式,具有“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
(3)哲學小品式的文字風格,長於思辨,而又勝在言傳。韓炳哲的作品簡潔、明快,“充滿靈性,鋒芒畢現”。中譯者的認真細致和精敏才思也為中文版增色頗多。
(4)在世界範圍內已然成為現象。韓炳哲作品被譯成20余種文字,包括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在內的諸多學者對韓炳哲做出了回應和稱讚。巴迪歐親自為其代表作《愛欲之死》作序。
(5)在國內學界和讀者群體中迅速覓得知音。韓炳哲作品第1輯共9種(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出版後,來自哲學、藝術、政治學、傳播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人文社科類非專業讀者對韓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積極回應和高度評價。其中《愛欲之死》《倦怠社會》《他者的消失》《在群中》《妥協社會》《禪宗哲學》《沈思的生活》等書備受歡迎,因其短小、精彩適於閱讀,被稱為“地鐵上的哲學家”“中產階級標配讀物”。
(6)中文世界較系統和完整的韓炳哲作品集(共21種圖書)。韓炳哲作品第2輯共9種,2023年8月已出齊;第3輯共3種,2024年5月已出齊。
(7)《敘事的危機》:生命即講述,而眾聲喧嘩中講故事實為賣故事;講述產生社會凝聚力,
而點讚、關注並不能創造共同體!
在宏大敘事崩塌,敘事本身變得商業化和資本導向後,數據以故事之名講述著我們的時代和個體存在。但算法不是故事,信息與敘事之間的鴻溝日深;在眾聲喧嘩中,共同體將難以形成和繼續。這就是我們這個消費主義的信息社會的病竈所在。
敘事和信息是對立的力量。敘事的通貨膨脹式使用矛盾地指向了敘事的危機。作者對這一困境進行了追溯,並最終得出結論:在敘事的世界里,一切都被簡化為消費,結果導致大眾對其他敘事、其他形式的生活、其他感知和現實視而不見。由此,作者不屈不撓地持續著他對信息社會的反思和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