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氣候變遷:關於自然生態的創作實踐
|
|
Art and Climate Change |
|
|
|
|
|
|
|
|
ISBN |
9786267430071 |
定价 |
NT580 |
售价 |
RM90.60 |
作者 |
瑪雅.福克斯,魯本.福克斯
|
译者 |
田立心 |
出版社 |
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 |
2024-05-15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320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毀滅還是重生?
以創作為警示,氣候變遷下的藝術反思!
此刻,地球正在發生:
最猛烈的大火、最薄的冰帽、最快速度的瀕絕和最高的氣溫,
面對全球環境災難,藝術能發揮怎樣的影響力?
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回應氣候變遷議題?喚醒大眾生態意識?
環境危機正步步進逼。氣候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隨著永凍土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失控的野火、土地荒漠化、海洋酸化等將使地球災難更趨頻仍。氣候變遷不僅影響全球人口,也改變自然實體,干擾植物世界,決定動物生存條件,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物種滅絕加速。
本書作者暨策展人瑪雅.福克斯和魯本.福克斯,在書中審視了包括繪畫、攝影、概念、裝置和表演等具有生態意識的當代藝術作品──從持續發生的滅絕事件、採掘行為留下的廢墟景觀而造成崩壞的自然場景,乃至受到氣候變遷衝擊最鉅的邊緣化地區藝術,這些作品對人類世及其對世界的負面影響做出了最迫切的回應。
面對地球環境劇變,世界各地藝術家透過串聯、合作發揮影響力,以多元的藝術創作實踐,呼籲世人正視生態危機,揭露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的深遠且不可逆的傷害,並期挖掘出激發生態變化的可能方式,將氣候災難化為轉機,提出反思與可展望的未來。
佳評推薦
「《藝術與氣候變遷》揭示,我們在各種不同層面上所面臨的氣候緊急狀況。我們必須克服對累積知識的恐懼,傾聽科學家、藝術家和學者們的行動號召。我們迫切地需要閱讀這本書,並以此喚起行動。」──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眾多人類世
第一章 地質紀錄
第二章 採掘之傷痕
第三章 原油
第四章 合成的環境
第五章 單作栽培的代價
第二部 重組地圈
第一章 土壤保存
第二章 河流生態
第三章 海洋變化
第四章 後冰川景觀
第五章 天空的黃金時代
第三部 花卉集體主義
第一章 植物的能動性
第二章 植物政治學
第三章 植物的自我管理
第四章 遷移中的植物
第五章 林棲世界
第四部 動物團結
第一章 博物館裡的動物
第二章 非人類的人
第三章 對抗滅絕
第四章 政治鳥類學
第五章 放大的自然
第五部 多元生態主義
第一章 糾纏的陸地生態
第二章 修復史
第三章 綠色協議
第四章 轉型氣候
第五章 生態未來主義
結語
延伸閱讀
圖片清單
致謝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瑪雅.福克斯、魯本.福克斯(Maja and Reuben Fowkes)
瑪雅.福克斯和魯本.福克斯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後社會主義藝術中心(Postsocialist Art Centre,PACT)的聯合總監,也是當代藝術跨地域研究所的創始人。他們合著有《1950年以來的中歐和東歐藝術》(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Art Since 1950)(2020)一書,合編有《伊洛娜.涅梅斯:東方糖業》(Ilona Németh:Eastern Sugar)(2021),瑪雅.福克斯另外也是《綠色集團:社會主義下的新前衛藝術與生態學》(The Green Bloc: Neo-avant-garde Art and Ecology under Socialism)(2015)的作者。他們投入藝術和氣候變遷議題的成果相當廣泛,包括策畫「農耕主義的可能性」(Potential Agrarianisms)、「人類世閱覽室」(Anthropocene Reading Room)和「多瑙河學校」(Danube River School)等展覽,同時也大量撰寫關於數位生態學到社會主義人類世等各種主題的書籍、期刊和圖書目錄。
譯者簡介
田立心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赫洛威學院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入口網站編輯、兼任大學講師等職,譯作涉及商管、諮商、教育、社會人類學領域。深信翻譯之路宛如修行,每次終會抵達彼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