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序 第一章 美國專利制度導論 第一節 前 言/1 第二節 聯邦法典與專利行政機關/2 第三節 聯邦法院與判例法/4 第四節 從專利申請到取得專利權/11 第五節 國際專利法公約/17 第六節 專利權的行使與領證後審查/25 第七節 專利法歷史沿革/30 第八節 現行專利法與法規適用/36 第九節 專利侵權判斷判例法/42 第十節 結 論/49 第二章 說明書揭露 第一節 前 言/53 第二節 專利說明書的歷史沿革/54 第三節 可實施性要件/57 第四節 最佳模式要件/64 第五節 請求項覆蓋範圍的可實施性/69 第六節 書面描述要件的爭議/79 第七節 確立獨立的書面描述要件/88 第八節 事實調查與表面證據/94 第九節 專利範圍廣度與可實施要件/103 第十節 評析與結論/109 第三章 申請專利範圍 第一節 前 言/113 第二節 撰寫格式與要求/114 第三節 前言與連接語/122 第四節 本文解釋原則/129 第五節 明確性/134 第六節 程度用語的明確性/140 第七節 手段功能用語/146 第八節 製造方法界定物/155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160 第四章 實用性與專利標的 第一節 前 言/163 第二節 法定標的之歷史沿革/164 第三節 實用性/170 第四節 法定標的之現代解釋/174 第五節 醫療與生物科技發明/181 第六節 電腦軟體的可專利性/190 第七節 屬抽象概念的軟體請求項/198 第八節 非抽象概念的軟體請求項/207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213 第五章 新穎性審查原則 第一節 前 言/215 第二節 先前技術/216 第三節 優惠期/220 第四節 適格的先前技術/223 第五節 新穎性比對/228 第六節 隱含先占/234 第七節 上位與下位關係/241 第八節 數值範圍的新穎性/249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258 第六章 先前技術素材 第一節 前 言/267 第二節 印刷出版物之公眾可訪問性/268 第三節 各種印刷出版物/275 第四節 脫離發明人控制的公開使用/283 第五節 實驗使用/291 第六節 出售與授權協議/296 第七節 出售前準備與秘密出售/304 第八節 AIA的概括先前技術素材/310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313 第七章 非顯而易見性 第一節 前 言/319 第二節 顯而易見性的起源/320 第三節 Graham判斷基準/324 第四節 顯而易見的調查/336 第五節 先前技術的教示/343 第六節 組合先前技術的理由/353 第七節 表面證據/362 第八節 二重考量因素的影響/368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375 第八章 審查程序與雙重專利 第一節 前 言/379 第二節 審查申復程序/380 第三節 分割案與連續案/383 第四節 審查結束之後/388 第五節 雙重專利的法源/393 第六節 上位與下位關係/398 第七節 方法與裝置的雙重專利/405 第八節 URAA之後的顯而易見型雙重專利/411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420 第九章 領證後審查 第一節 前 言/429 第二節 再發證/430 第三節 中用權/436 第四節 禁止復奪原則/448 第五節 再審查制度/459 第六節 再審查制度的檢討/466 第七節 複審制度概要/469 第八節 其他修正制度/474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476 第十章 雙軌專利無效制度 第一節 前 言/479 第二節 走向雙軌專利無效制度/480 第三節 IPR與PGR審理程序/486 第四節 雙軌無效運作與立案制度/495 第五節 複審不能部分立案/502 第六節 逾限立案與理由重複不立案/507 第七節 複審決定之上訴/513 第八節 我國雙軌無效制度評析/520 第九節 舉發之上訴制度之檢討/526 附錄 參考文獻/533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