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特色
學習 預約廣大的視野
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是從核心往外開發的;猶如漣漪,一圈圈向外擴展;又如雪球,一層層往外增生。從嬰兒張開雙眼、幼童邁開小腿開始,每一步向外的探索,在生命的圓環裡都是成圈在變大的。
因為學習,我們的見識增長了,也因為學習,我們的感覺加深了,終於能纍積出既深且闊、密密實實的經,做為明日生活的根柢。
踏實的學習,愈早開始愈好,因為結實有的內圈,絕不會落得外圍鬆軟無形的。
鄉土 從內圈個開始
鄉土,是圍繞在你身邊、由親友、老師、同學、鄰居和家庭、學校、社區、城鎮等,構築出來的一種固有環境。這層層疊疊、活潑生動、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正是我們課外學習的無窮資源。成長中的你,是不是該走出教室,走入身處的環境中呢?是不是該在上一代延續下來的生活形態中,明白自己所繼承的社會,預它的變遷呢?
在這裡,我們介紹臺灣鄉土文化中,有遊戲精神又富創造力的各種藝術,做為年輕朋友瞭解斯土斯民的踏腳石。請細心翻閱,更期盼你能感覺出,學有專精的作者們,對自己鄉土永恆的熱愛和深切的投入。
藝術 生命珍貴的萌發
我們明白,會長大成為一棵榕樹,或是一叢玫瑰,從來不曾是因為澆灌的結果,它必定在生命萌芽的起點,就已滿載往後成長的基因。而藝術燦爛的花朵,也正因為是:在我們祖先或我們自己的心中,早己根植著一個,想用藝術來反映生活世界的美麗的原始渴望。從這個角度來看,鄉土藝術可以說是最接近人類藝術的萌芽點了。
鼓勵學習鄉土藝術,未必就是一味的墨守、歌頌。畢竟認識並認同自我鄉土的美好與可貴,是最初的創造與欣賞,但是,創造力起源於熱愛,而要欣賞得先鍾情,只有在學習中交互感染,才能領略並提昇美的感受力,才能以踏實的基礎來開步創造,並輕鬆走進世界。
作者簡介
李乾朗
臺灣淡水人。1949年生於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系畢業,從一九七0年開始研究台灣及中國傳統建築,著有「金門民居建築」、「臺灣建築史」、「臺灣近代建築」、「臺灣的寺廟」及「臺灣建築百年」及「臺灣傳統建築匠藝」等書。現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中國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並主持燕樓古建築研究室。
第一章 淵源 6 一、解決問題的智慧 8 二、「古蹟」有哪些類型? 10 三、漢人來臺灣之前的建築 18 四、中國南方建築與北方建築 22 五、福建與廣東的建築風格 26 六、唐山石與福州杉 28 七、臺灣建築南北交流 32
第二章 構造 34 一、建屋看風水 36 二、古代建築的設計圖和參考書 38 三、匠師、工具和守護神 40 四、傳統建築的各部位構造 44 五、神奇的斗栱與藻井 48 六、各式各樣的屋頂 54 七、屋頂的高低與門窗的寬窄 58 八、傳統建築裡有哪些房間 62 九、傳統建築的擴建 66 十、防潮、防熱、防風與防火 68
第三章 藝術 70 一、傳統家具的形貌 72 二、建築裡的神明 74 三、木雕與石雕藝術 78 四、常見的螭龍雕刻 82 五、裝飾器物中有趣的諧音 84 六、山牆上的鳥踏 88 七、剪黏及交趾陶藝術 90 八、灰塑加彩藝術 94 九、彩繪藝術 96 十、中科舉立旗桿 100
第四章 導覽 102 一、怎樣區別臺灣寺廟建築 104 二、著名的孔廟 106 三、著名的寺廟 110 四、廟口的龍柱與石獅 116 五、傳統戲臺 122 六、庭園建築 124 七、城池古建築 130 八、砲臺古建築 134 九、臺灣傳統的書院 138 十、牌坊建築 140 十一、陵墓藝術 142 十二、洋樓建築 144 十三、近代歷史建築 148 十四、古建築的保護與修復 152
第五章 結語 156 觀察、疑問和思考 158
附綠 臺灣建築術語淺釋 160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