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近幾年來,教育界開始認識到教育科技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科技的介入,提供學生更多學習的自主性。自律學習被比喻為推動學生前進的一股隱形力量,它不僅關乎個體自我管理,還包括共同調節、社會共享調節以及情緒調節。 本書探討自律學習的概念,透過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對話,闡述如何在教學現場落實目標設定、學習監控與成效反思。此外,藉由作者在教育科技領域的專長,本書提供了多種教學活動設計範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整合教育科技與自律學習理念於教學實踐。 本書特色 結合理論與實例,描述自律學習的理論與教學上之應用 提供多種自學、組內共學與組間互學策略與活動設計規劃 提供高引導、平衡式、高協作與高自學自律學習活動設計範例
推薦序一/李政軒 教育部 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 推薦序二/郭伯臣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前司長 推薦序三/黃國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副校長 自 序 第一章 科技輔助自律學習的定義、目的及發展 一、自律學習的定義及特性 (一)從研究家的觀察 (二)從教學現場的觀察 (三)從學習者的看法 二、科技融入自律學習的趨勢與教育目標 (一)科技在自律學習中的腳色 (二)科技輔助自律學習的教學模式探討 三、科技輔助自律學習的政策推動 (一)南韓的作法 (二)英國的作法 (三)新加坡的作法 (四)美國的作法 (五)臺灣的作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自律學習的相關理論與應用 一、社會認知理論 (一)行為 (二)個人 (三)環境 二、自我效能 (一)自我效能參與學習活動的歷程 (二)自我效能的評估方法 三、後設認知 四、自我決定理論 五、動機理論 (一)內在動機 (二)內在控制與外在控制 (三)掌握目標與績效目標 六、社會認知期望值模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自律學習的一家人 一、自我調節 (一)自我調節的定義與歷程 (二)科技與自我調節的結合 二、共同調節 (一)共同調節的歷程與促發時機 (二)科技與共同調節的結合 三、社會共享調節 (一)社會共享調節的意義與歷程 (二)科技與社會共享調節的結合 四、情緒調節 (一)情緒調節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科技與情緒調節的結合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科技輔助自律學習的自學策略應用 一、自我評估 二、組織和轉化 三、目標設定與規劃 四、尋求資訊與社交幫助 五、保持監控與複習紀錄 六、環境結構 七、自覺後果 八、時間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科技輔助自律學習的組內共學與組間互學活動設計與規劃 一、組內共學 二、組間互學 三、組內組間學習設計範例 (一)國語科文本理解活動 (二)國語科修辭與寫作活動 (三)自然科魯布.戈爾德堡機械設計活動 (四)寫作活動 (五)醫學類科醫療決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科技輔助自律學習的教學活動設計 一、高引導科技輔助自律學習活動設計 (一)英語課程:單字練習 (二)數學課程:解題練習 (三)英語與閱讀課程:文章理解 二、平衡式科技輔助自律學習活動設計 (一)自然課程:生態觀察紀錄 (二)語文與綜合課程:書信體寫作 (三)綜合課程:職涯探索 (四)語文課程:語文解析與創作 三、高協作科技輔助自律學習活動設計 (一)跨領域課程 (二)科學探究課程 四、高自學科技輔助自律學習活動設計 (一)營養學 (二)資訊課程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賴秋琳 學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博士 現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暨教育創新與評鑑研究所 副教授 經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推廣組組長 臺灣教育部數位教學講師群聚計畫主持人 臺灣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北區輔導計畫協同主持人 臺灣教育部高中職行動學習輔導計畫協同主持人 臺灣教育部結合適性回饋機制之自主科學DIY數位創新學習計畫協同主持人 學術獎勵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10學年度教學優良獎 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實施特殊優秀人才(學術研究類) 研究專長 自律學習、學習行為歷程分析、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數位學習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