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水晶宮,也許1851年的倫敦世博會就無法這麼輝煌;如果沒有艾菲爾鐵塔,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可能早已被人們遺忘。世博會為人類留下豐富的遺產,同時推展了世界建築的發展。
世界博覽會反映當時最佳的人文及技術,紀錄當代的絕美風華,被視為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從魔術方塊到冰淇淋,這些首次露面於世博會的發明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水晶宮到自由女神像,這些源於世博會的經典建築標記著各個時代文化的象徵,成為引領建築思潮和建築技術的重要潮流,也成為了歷史記憶中的豐富里程碑。它不只推展了世界建築的發展,展現出工程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空間理念和空間體驗,也因建築和工程技術的創新,讓許多世博會備受好評,並載入史冊為人頌揚。
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開創了建築工業化、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艾菲爾鐵塔和機械館堪稱建築史上的里程碑、1929年巴塞隆納世博會的德國館成為現代建築的典範……。世博會造就出這些令世人難以忘卻,如藝術般的建築,它引領了20世紀的建築思潮和建築技術,是時代和文化的象徵。
世博會建築呈現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生活模式、美學追求和價值理念,可說是城市更新的活化劑;它於空間和建築技術方面的創造,改變了人們的空間理念和空間體驗,更改變了城市的生活模式。
了解世博,體會它如何帶給你生活周遭的改變及激發吧。
作者簡介
鄭時齡
同濟大學工學博士,義大利羅馬大學榮譽博士,同濟大學教授,同濟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建築科學院士,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資深會員。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員、上海市建築學會榮譽理事長、上海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等。
主要著作有:《建築批評學》、《世界大城市──上海》、《上海近代建築風格》、《建築理性論──建築的價值體系與符號體系》、與陳易教授共同主編《世博會規劃設計研究》、《世博園及世博場館建築與規劃研究》、《和諧城市的探索──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及規劃設計研究》等。曾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九十多篇論文。
陳易
同濟大學工學博士,同濟大學教授,一級註冊建築師,上海市建築學會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多年來從事生態建築和室內外環境設計研究,曾參與生態城建設技術研究、上海崇明島東灘基礎設施生態研究、生態居住區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等重大課題研究,並與英國有關學術機構共同研究生態建設。
主要著作和教材有:《城市建設中的持續發展理論》、《環境空間設計》、《室內設計原理》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六十多篇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