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洞穴探險者案是美國法理學家富勒於1949年發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險者受困洞穴,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籤選中的是最初提出該建議、卻在實施前反悔的威特莫爾。最終獲救的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他們是否犯有謀殺罪?富勒虛構了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見,將當時各個法哲學流派的觀點納入其中。 1998年,薩伯續寫了有關此案的九個新觀點,又將20世紀法哲學的新發展引入討論。富勒的案例設計精巧,為論證的多向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為各種觀點交戰的場地。案例本身,連同虛構的法官陳詞由此成為法學初學者探討重要法律原則的必讀文本,本書同時也作為激發思辨的優秀通識教育讀本而備受推崇。
推 薦 期待第十五個觀點 導讀(一) 擺脫掩耳盜鈴的法律形式主義 導讀(二) 思想的能力與司法技藝 序 言 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案 導 言 奇案背後的法理思考 第一部分 4300 年:五位法官,五個觀點 觀點一 尊重法律條文 觀點二 探究立法精神 觀點三 法律與道德的兩難 觀點四 維持法治傳統 觀點五 以常識來判斷 最後判決 後 記 第二部分 4350 年:九位法官,九個延伸觀點 觀點六 撇開己見 觀點七 判案的酌情權 觀點八 一命換多命 觀點九 動機與選擇 觀點十 生命的絕對價值 觀點十一 契約與認可 觀點十二 設身處地 觀點十三 判決的道德啟示 觀點十四 利益衝突? 尾 聲 跋
彼得·薩伯(Peter Suber,1951—) 影響甚廣的“開放獲取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獻發表的同時,將電子文本在網上公佈,以便讀者免費取閱)的發起人,目前任哈佛學術交流辦公室和哈佛開放獲取專案主管。1973年畢業于美國葉爾漢姆學院,1978年獲西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長期擔任葉爾漢姆學院哲學教授,也講授法律、電腦等其他課程。1991年出版專著《自我修正的悖論》。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