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之制勝策略-管理敵情:虛實 哲學思考的背景:
一、道法自然: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有一個共通的法則:相反而相成 宇宙實相:1.有無相生2.虛實相成3.陰陽消長
二、人文化成:中國人的理則思考〈重無、重虛〉支持力、前瞻性 兵法的思考,平衡: 1.看有亦重無2.看虛亦重實3.看陽亦重陰→五行無常勝、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三、只有相對的虛實,沒有絕對的虛實;善用兵者以長擊短、勿以短擊長!
四、了解相對,並運用相對:勢均力敵的狀態下一樣有虛實可言。 拿破崙:戰略之藝術在於攻防之決勝點比較優勢 韓非子:存亡在虛實,不在眾寡。 兵勢: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兵法的策略:避實擊虛。 始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軍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前提:測知虛實。 技術面: 勝的條件之一就是「先勝」: 不但重視資訊的收集,更要驗證資訊的可靠性。所以要探測敵人的虛實─最高境界是「要敵人自揭底牌」! 一、作之而知動靜之理:觀察敵人的動作而後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如何作。 生活兵法:觀人術
二、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要敵人演給自己看
三、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與敵人小小過招以實地探測敵人之底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作之」、「形之」、「角之」三大策略的共同點:設法使敵人動以測其虛實。 易經繫辭:吉凶悔吝生乎動。
「作之」、「形之」、「角之」三大策略的前提: 1.當時的觀察力及應變力。 2.事先的規劃。
重視觀察力 軍形: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曾國藩論大將:精明、高明
培養規劃力 虛實: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事前作周詳規劃並評估得失。 「策之」之道: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易經大畜卦: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所以「孫子兵法」講「謀定而後動」 結論:形人而我無形:使敵人現出原形而自己則真人不露象。
本書特色
1.孫子兵法哲學思考的背景:效天法地、道法自然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有一個共通的法則:相反而相成。 2.這個哲學觀念用在策略上就是:虛實 ——再強的人都有弱點、再弱的人都有強點; 3.碰到弱者的強點就是強敵;碰到強者的弱點就是弱敵! 所以,從兵法而言沒有強敵、弱敵,只有強點、弱點; 策略是避強擊弱、避實擊虛! 也就是兵聖韓信所說:善用兵者以長擊短、勿以短擊長! 而前提是:如何探測敵人的長短、虛實——要敵人自揭底牌 而這方面孫子兵法也提示了幾項經典法則: 一、作之而知動靜之理 觀察敵人的動作而後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如何作 二、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要敵人演給自己看 三、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與敵人小小過招以實地探測敵人之底線
作者簡介
嚴定暹老師
師大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現任職行政院國科會研究員,並是漢聲廣播電台「談笑用兵」節目主講人。
像是一位從古代走進現代社會的文人雅士,嚴定暹老師浸淫古籍數十年,最擅長將古人深奧的智慧化為一道道可口易消化的精神餐點,歷史典故人物從她的口中娓娓道來,彷彿活生生地重現在眼前。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大詩人李白以「一輪明月」這個明明可見的實像道出了紅塵實像: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所應奉行的金科玉律實無古今之異,就如同曾經照過古人的明月仍以其一貫的丰姿普照今人!
嚴老師深入古籍的智慧結晶及卓越見解。是一根向明月的手指——因指見月,抬頭望向那悠悠歷史長空,明月照我心,視野也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寬闊……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 現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員 經歷: .83年應邀赴總統府動員月會演講「孫子兵法的時代意義」 .漢聲廣播電台「[談笑用兵]節目單元主講人 .遠見雜誌「孫子兵法手記」專欄執筆 .YWCA管理學苑「孫子兵法經典講座」特邀主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