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9599349 |
定价 |
NT360 |
售价 |
RM56.30 |
优惠价 |
RM50.11 *
|
作者 |
汪培珽
|
出版社 |
愛孩子愛自己
|
出版日期 |
2024-01-3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6 页. 21.5.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青少年和父母的關係,容易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死胡同
我訂了新家規:每天晚上十一點,全家熄燈。為了一勞永逸,時間一到電源自動切斷,家裡馬上陷入一片黑暗,除了睡覺,由不得任何人。一個月後,規定變得更嚴格,連網路也一起切斷──但只要電腦有電,還是可以在一片漆黑裡繼續上網不睡覺。我沒辦法整晚監視。過了十二歲的孩子,也根本不可能毫無漏洞的亦步亦趨,這也無意義。
如果不限制關燈睡覺時間,他們會誤以為時間很多。網路對定力還不夠的孩子,會虛耗掉多少寶貴的時間啊!最後是犧牲了睡眠,但書也沒讀多少。青少年的賀爾蒙已經夠亂了,如果睡眠又不夠,後面接踵而來的副作用,常常都不在父母或孩子可控制的範圍內。
睡眠不足引發脾氣暴躁,脾氣暴躁可能造成衝突,衝突過後可能心情沮喪,心情沮喪可能不想讀書,不想讀書可能寄情網路,寄情網路引發更多睡眠不足⋯⋯這還只是精神層面。身體健康呢?長不高、視力減退、皮膚過敏⋯⋯但青少年不管這麼多,他們只管眼前的好就好,任何擋住我去路的,就是敵人。
「沒關係,我先答應,父母的堅持力不高,到時找機會反抗,媽媽一定會退讓的。」這是青少年的如意算盤。從有了這項規定,他們一直不斷找機會來「挑戰」媽媽。屢敗屢戰。
青少年的挑戰好應付嗎?其實不容易。像我這麼有「籌碼」的媽媽都覺得不好應付。我的籌碼是什麼呢?
*
汪培珽手記十三
是姊姊十八歲弟弟十五歲那年的日記
◆父母別幫忙
我不幫忙,即使孩子必須經過更多跌跌撞撞,但這些困難,都是成長的養分。這種養分,不是每個人都有,父母不放手的,就沒有。
父母的責任是,盡力讓孩子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人生態度,其餘的,要靠孩子自己努力。
◆孩子知道打電動太浪費時間嗎?
又是一樣的場景,幫他挖完耳朵之後,他躺著,我坐著。他開始說話。「媽媽,昨天參加完生日會,我跟那個玩線上遊戲的朋友一起坐地鐵,他跟我說,他好希望他沒有打電動,他說打電動太浪費時間了⋯⋯」
我打斷他,「哪個朋友?平時一起玩的那幾個人嗎?」
「對。可是他功課還可以,沒有不好。」弟弟說。
「他花很多時間打電動?」我問。
「嗯。」
「他爸媽不管?」我問。
「很多同學爸媽都讓他們打電動。」
「他自己跟你說,他覺得打電動太浪費時間?」我問。
「對。他說他好希望自己沒有打電動。」
「那他為什麼不停止呢?」
「沒辦法。很難自己停止。」
弟弟也很喜歡打電動,只是他無法沉迷,因為他媽媽限制了他。當他說「沒辦法」時,不用多做解釋,我們倆都懂。
你知道你的孩子希望你對他們的生活作息有所限制嗎?即使他們的現況看起來亂七八糟,好像人生就要毀了,可是在他們的內心最深處,還是希望你幫幫忙。
弟弟應該很「羨慕」那些可以打「很多」電動的同學,但同時他也知道,那不是小孩可沉迷的地方。這才是他願意讓父母限制的最主要原因。
◆獨木橋也能通過
挖耳朵和捏腳,通常是一起的。睡覺前,先挖耳朵,再捏腳。姊姊還是兩樣都喜歡,但弟弟超過十二歲,就不找媽媽捏腳了。即使荷爾蒙亂噴的時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擺臭臉給媽媽看的階段,他也會找到一個短暫的空檔,突然變回小時候的模樣說:「麻,我要挖耳朵。」
小時候,要不要挖,要看媽媽高興。如果我太忙或太累,就沒有。現在孩子已經進入「可有可無」模式,我就完全沒有「跩」的空間了──無論他什麼時候喊要挖耳朵,我都會心甘情願配合。哼,不是心甘情願,那根本稱得上是畢恭畢敬。
當初也萬萬沒想到,這個費時不到三分鐘的動作,竟然是維持我和青少年孩子感情的橋樑。不,它只是獨木橋,薄弱得可以,但還是能讓我們通過。
◆「覺悟」會愈來愈模糊
我曾經開親子教養課程分享給父母們,當課堂上大家聽得點頭如搗蒜之際,我會直接「戳破」:你現在的覺悟,不是成功的保證。回家後可不可以持之以恆實現它,才是。
人是很健忘的。隨著時間,不論什麼覺悟,都會愈來愈模糊,只要一不小心,又會走回老路。
我的孩子已經覺悟過好多次了。這次,我直接了當:「以後放學到家,休息二十分鐘後,我會坐到你的旁邊,『監督』你讀書。」他不願意,但我補上一腳說:「你明明想用功,但做不到,讓我幫你養成習慣,有什麼不好?」他一時糊塗就答應了我。最後呢?竟然是我忘了去執行。直到孩子反過頭來提醒我。
◆人心不能光靠想像
老師還當場幫姊姊找,最後猜想可能有人拿錯了。但之後,手機一直沒開機,打了也沒人接。
我問:「手機跟其他人的包包擠在一起嗎?」
姊姊說:「沒有。跟左右的包包都有距離,是自己單獨放的。」
我說:「拿錯的機率很小,可能被偷了。」
姊姊說:「這三十個人都同年級六年了,不可能有人會偷我的手機。而且我的手機是四年的舊機,根本沒人要。」
我說:「有人偷東西不見得是需要那個東西。」
姊姊說:「我知道。但猜不出來裡面有誰可能會做這種事。」
我說:「好。等等看吧。臉書上也問問大家誰拿錯了。不然一支手機的代價可學到:人心不能光靠想像。」
◆有自覺的退出孩子的「決定圈」
很多孩子在沒被「別人的眼光」殺死前,早已被自己父母的批評殺死了。
我們不都希望孩子活出自己?每個世代的審美觀和標準不一樣。父母不能要孩子用自己的標準過日子。況且她十七歲喜歡的,不見得二十七歲還喜歡。姊姊馬上要成年了,我必須要有自覺,慢慢退出她的「決定圈」。
◆不該株連九族
成年人的行為,唯一的負責人,是自己。不論犯的是什麼滔天大罪,都與別人無關。這個別人包括父母。
社會發生重大新聞,看到有人說犯案者的父母也要負責時,覺得不對勁。但我是父母,立場不夠中立。十五歲的弟弟在旁邊做功課,我簡單敘述事件發生經過,問:「他的父母要負責嗎?」
弟弟問:「那個人幾歲?」
我說:「大概二十出頭。」
弟弟停下功課,先說要,但不到一秒馬上改口:「不需要。」
我說:「為什麼?跟父母的管教無關嗎?」
我轉頭看著弟弟,他的表情更認真了。「當然有關。但是,一個人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太多了。他可能運氣不好,從小交不到朋友,又被霸凌⋯⋯況且父母不會教小孩,也不是什麼錯。不會教小孩的人這麼多⋯⋯」
我說:「新聞說他沒有朋友。」
弟弟說:「沒有朋友,真是很恐怖的事情。」
姊姊一進入青少年,都提過沒朋友是多麼恐怖。後來輪到弟弟,一樣有相同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想像出來的。弟弟剛升上國中,遇不到投緣的朋友,確實看到他整個人變了,整整一年都顯得悶悶不樂。
弟弟繼續說:「你知道連續殺人狂,幾乎都沒有朋友嗎?從小被霸凌、被虐待、被惡意忽略,是一貫的特徵。」
◆做人要和善
三番兩次遇到這種「做人要和善」的話題,姊姊都會這樣反駁:她覺得周圍遇到的都是不和善的人,她很難和善得起來。
我說:「為什麼我卻很少遇到不和善的人呢?」後來我要孩子換個角度想:會不會你用了不和善的眼光看世界,你看到的都是不和善的世界。「覺得大家都嫉妒我。」會不會是你用了嫉妒的眼光看別人,於是看到的都是嫉妒你的人⋯⋯
姊姊說:「網路上有句話,大意是,如果覺得大家都是爛人,很可能你就是爛人。」我說:「對。常用這個角度省視自己,人生會愈來愈美好。」
◆童年的幸福決定了一輩子的幸福
「人,一過了童年,沒有任何時候是輕鬆的。」弟弟說完這句話,戴上耳機,走回青少年的世界裡。
過了童年,一旦開始有自覺,原來自己從前經歷的一切幸福、美滿和快樂,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片天是父母為孩子撐起來的,而自己馬上就必須撐起自己的一片天──跟著責任而來的,是壓力,那是誰也逃不了的──這應該是弟弟的體悟。
人生可以輕鬆無壓力的時間,其實很短,短短的童年時光而已。那些美好的日子,卻是支持一生都能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礎。千萬不要用任何理由剝奪它。
讓孩子的成績無論如何都要保持名列前茅、高人一等,它不是幸福的保證。它,根本是幸福人生的殺手。
◆當父母是開明的,親子關係才開明得起來
通常不開明的父母,任憑子女再怎麼使力,關係都開明不起來。有誰喜歡跟不開明的人在一起的,請舉手?
開明,應該是成年孩子願意親近父母的最大原因。你說,是愛吧。我說,光有愛是沒用的。沒有開明,愛,遲早會被磨光。
姚采彤讀者推薦
女兒升上高二的同時,我的自律神經也開始失調。一開始懷疑是,人到中年沒什麼大成就的後遺症。後來才知道,孩子的轉變對我影響巨大且悄聲無息。
表面上,我為孩子讀汪培珽的書。實際上,是為自己讀這本書。書裡給我的安慰,不是泛虛的幾點建議,不是沒感情的指導棋,每一則故事就像我與女兒的翻版。汪培珽總是更有智慧更有毅力應對,或者更有反省心包容力。為我加滿力氣,面對狀況不再重蹈覆轍。
書中每則短篇,字句涓流送給讀者信心。原來青春期的孩子不壞,一切會過去,慢慢會好的。我該當一株溫暖穩妥的大樹,在狂風後讓孩子有棲身之處。
|
|
|
|
|
|
|
|
|
|
|
|
|
|
|
目錄
父母幫不了忙的事
不是多就好
一開始就支持
隨手可得的幸福
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小孩
不理媽媽沒關係
為什麼有夢要去追
我真是愛死小孩了
也想跟她一起跳舞
一個卡通能演多久
我真是太幸福了
媽媽變美的原因
最危險的地方
最大的本錢是自己覺悟
有人離家出走
寫到手抽筋
至少我活著回來
讓店員笑彎了腰
乾脆不要穿算了
不該株連九族
自找麻煩也要耍酷
痛苦裡,沒有痛
和善教育
心驚膽戰
土地連結
相信他是好孩子,他就是
真誠
有些話不讓孩子說
不被尊重
你有叫我嗎
只是吃顆維他命
請不要罵他
不期待是最好的期待
幾歲可以談戀愛
童年的幸福決定一生的幸福
不知變通
願意親近父母的最大原因
走丟
買了兩個一樣的
媽寶的成因缺一不可
退
你沒有不好
沒有敵人
自己嚇自己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磨
別逞能
是誰連續睡過頭
劉姐
24小時待命
跋:好言相勸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汪培珽
親子書作家。2023年她開了一家心目中的夢幻幼兒園。從無到有。有人問為什麼?少子化不是很難經營嗎?沒錯,成功比失敗的機率大多了。但失敗總比沒做好。
教養專題作品十二本
汪培珽手記十三本
短篇小說一本《再抱一下》
翻譯的故事書九本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一本
「汪培珽出品」是她的網站:wptbooks.com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