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推薦序 /羅伯特·J.席勒 2023年版序言 2016年版序言 引言 “無可指摘”的違約事件 中國投資者在面對違約事件時,之所以表現得如此沉著和冷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裡存在著“隱性擔保”。也就是說,因為有人會為違約買單,所以投資者大可不必擔心自己的投資和資金安全。 第一章 “不可能違約”的貸款 如果投資者總是期待協力廠商為投資損失兜底,因“不可能違約”而盲目投機、激進加杠杆,將會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資管新規落地後,“違約”變成了必須由自己承擔的後果。長遠來看,這對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有益。 第二章 不能虧損的購房者 政府對於房地產行業提供的剛性兌付,一度加強了中國居民對房地產市場上漲的信心。但過去幾年的瘋漲已經嚴重透支其作為投資標的的吸引力,中國居民對房地產投資今後的走勢和真實的風險,終於開始有了比較現實和清晰的判斷。 第三章 證監會門前的示威 由於國內其他投資機會的缺乏,“新股必漲”成了一種錯誤卻又根深蒂固的預期。因此,即使是中國資本市場裡*理性、*有經驗的投資者,也會選擇積極參與新股發行的炒作。很多投資者認為,證監會的職責,就是保證股市上漲。 第四章 金融創新與另類融資管道 拆東牆補西牆、把各種不同產品的資金混合在一個資金池的做法,多少讓人有點想起龐氏騙局。雖然投資活動可以通過高收益吸引更多的資金,但是這恰恰引發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第五章 增速減緩的“新常態” 歸根結底,發展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經濟發展不應該只是一個簡單的GDP數字,而應該是一個能被全社會各個階層都能感受到和享受到的社會發展的進程。從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的轉型,必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常態。 第六章 產能過剩 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是行業板塊杠杆率過高的直接反映,這種反映傳導到金融業,會導致全國負債水準和杠杆率的不斷攀升。當產能過剩行業產生嚴重虧損,銀行會擔心無法回收貸款的利息和本金,這些行業就失去了獲得新一輪投資的機會,無法完成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 第七章 “被擔保”的國有企業 中國政府提供的隱性擔保曾讓國有企業相信在自己面臨財務困境的時候,國有商業銀行一定會出手相助。而如今,資本市場和投資者都逐漸調整了認為政府一定會為國有企業提供剛性兌付的預期,由此也對地方政府財政和國有企業運營的財務紀律性提出更新更嚴格的要求。 第八章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提供的大量隱性擔保和信用提升,一度讓地方政府沒有很強的動力來約束和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國政府的財政可持續的問題,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九章 “體面”的數據 宏觀經濟資料統計出現誤差或者不可靠,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各級政府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訴求,與老百姓對生活品質提升的訴求之間的差異。如果資料一味追求“體面”,將會影響經濟政策的品質,甚至誤導經濟政策的方向。 第十章 國際經驗與歷史教訓 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面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隨著過去幾十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相繼爆發,政府隱性擔保對經濟增長的幫助和因此所帶來的後遺症,都開始吸引全球的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關注並深入研究這一現象。 第十一章 潮水如何退去 如果中國的投資者不能夠正確地轉換他們對於政府提供的投資擔保的預期,中國金融市場就有可能在今後面臨非常嚴重的風險和波動。經濟增速的放緩和市場化改革的推動,可能是化解逐步積累的金融風險的唯一出路。
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教授研究員。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曾任美國加州大學終生金融教授,清華大學泛海金融教授。獲得過包括孫治方獎在內的重磅經濟學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