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12281015 |
定价 |
RMB65.00 |
售价 |
RM71.50 |
优惠价 |
RM53.63 * (-25%)
|
作者 |
曾紹庭
|
出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10-01 |
装订 |
平裝. 無. 204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的研究物件為“數位形態”,其可以按照設計形態學中關於形態的定義分為三類:
(1)基於“本體論”屬性的“數位自然形態”;
(2)基於“認識論”屬性的“數位人工形態”;
(3)基於“本體論 認識論”屬性的“數位智慧形態”。
本書所基於的數位設計研究方法為“設計空間”,它是將實際的設計問題轉化為數字鏡像空間的優化設計方法。“設計空間”的兩個核心研究問題是“探索”與“優化”,即運用“設計空間探索”在設計空間中產生大量的設計方案,進而再通過“設計空間優化”對設計空間中的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及定量評價,以選出最佳設計。
將“設計空間”方法應用於“數位形態”的三個不同的形態類別,得到三類不同屬性的設計空間:
(1)基於數位自然形態的“生成”式設計空間。其在“探索”階段強調以“設計變數”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優化”階段適用於“功能、性能”優化問題;
(2)基於數位人工形態的“計算”式設計空間。其在“探索”階段強調以“規則系統”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優化”階段適用於“視覺、美學”問題的優化;
(3)基於數字智慧形態的“生成 計算”式設計空間。其在“探索”階段強調“人機協同”的設計創新方法,在“優化”階段側重於“主觀決策與評價”問題的研究。
基於上述理論建構與方法提煉,本書以“通過設計做研究”的方式,探索人機協同設計的創新方法。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序
前言
符號和縮略語說明
第1章概述
1.1研究背景
1.1.1數字雙生,平行世界
1.1.2形態雙形,找形造形
1.1.3自然雙維,智慧形態
1.2概念界定
1.2.1設計空間
1.2.2數字形態
1.3研究內容與創新點
1.3.1研究問題
1.3.2研究意義
1.3.3研究方法
1.3.4本研究主要創新點
1.4研究路徑與全書寫作結構
第2章數位形態設計空間相關理論及發展沿革
2.1本章概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