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 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 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 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 ─古代的數學文明─ 土象徵著數學的起源和基石,也是最穩定的正立方體 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了解「數」的誕生,計算方法的演進,以及古代文明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從古希臘認識不同學派對數學的闡釋,再跳脫框架進行中西對比,讓讀者發現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 ─閱讀歷史,體會數學─ 現代電腦所遵循的二進位原理,實際上源自於古埃及數碼神奇的乘法規則。 英文中「秒」和「第二」這兩個詞都是second的原因,竟是來自於古代巴比倫人的數學遺產!幾千年以來,這些古老的智慧結晶,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 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書特色 ●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 ●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 ●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 全數推薦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 呂治鴻|數學愛好者、大學數學管理員 、臺灣大學數學所博士候選人 李政憲|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教師 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 崔茂培|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MRPC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主任 張旭 (張舜為)|張旭無限教室線上課程平台創辦人、數學老師 莊惟棟|明道大學助理教授、數學博物館館長 彭良禎|師大附中數學科教師 趙國欽|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依首字筆劃排序) 這是一套貫徹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數學大成。《數之軌跡系列》詳盡地整理過去的故事、將近代的數學用大家可以懂的方式撰寫,讓數學之美持續傳播。──數學老師張旭 (張舜為)
'第1章 導論 1.1 數學史學議題:何謂數學史?為何數學史?如何數學史? 1.2 數學史與數學哲學 1.3 數學史與民族數學、多元文化數學 1.4 數學史與數學小說敘事 1.5 有關本書著述 第2章 古埃及與巴比倫數學 2.1 人類數學之起源?古埃及與巴比倫文明中的「數」 2.2 尼羅河畔,紙莎草紙上的埃及智慧 2.3 兩河流域,穿越四千年的巴比倫數學遺產 2.4 古埃及與巴比倫的數學再評價 第3章 希臘數學 3.1 希臘數學的開端與畢氏學派 3.1.1希臘數學的開端 3.1.2畢達哥拉斯與畢氏學派 3.2 古希臘三大幾何難題 3.3 古典時期與數學哲學 3.3.1伊利亞學派 3.3.2柏拉圖與數學哲學 3.3.3亞里斯多德與其有關證明的理論 3.4 歐幾里得與《幾何原本》 3.4.1 《幾何原本》的知識結構 3.4.2 設準5與歐氏幾何學 3.4.3 《幾何原本》其他重要內容 3.5 阿基米德 3.5.1 阿基米德寶典:失落的羊皮書 3.5.2 歐幾里得 vs. 阿基米德:以圓面積為例 3.6 阿波羅尼斯及其《錐線論》 3.7 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卓的數學家 3.7.1 埃拉托斯特尼 3.7.2 海龍 3.7.3 托勒密 3.7.4 丟番圖 3.7.5 帕布斯 3.7.6 海芭夏 3.8 古代數學的黃金時代 第4章 中國數學 4.1 內算 vs. 外算 4.2 秦簡《數》 4.3 漢簡《筭數書》 4.4 《九章算術》 4.5 魏晉南北朝算學 4.6 劉徽 4.7 趙爽 4.8 祖沖之父子 4.9 《算經十書》與隋唐數學:數學教育的制度化 4.10 哪些人是「說算者」?哪些人是「談天者」? 第5章 數學文明:中國 vs. 希臘 5.1 孔子與柏拉圖 5.1.1 「學以為己」的孔子 5.1.2 「止於至善」的柏拉圖 5.1.3 孔子 vs. 柏拉圖 5.2 墨子與亞里斯多德 5.2.1 「學以為用」的墨子 5.2.2 「演繹科學」的亞里斯多德 5.2.3 墨子 vs. 亞里斯多德 5.3 《九章算術》vs.《幾何原本》 5.4 數學知識的系統化:劉徽 vs. 歐幾里得 5.5 數學的「在地性」
編者簡介 洪萬生 臺灣彰化人,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在職涯中熟練數學史專業研究之際,也一直關注數學史與數學教學之關連(HPM)。四十多年來,已出版二十幾本普及著譯作品(含與師友、學生輩合作部分),為數學普及閱讀活動,略盡棉薄之力。著譯有《數學故事讀說寫》、《當數學遇見文化》《學霸筆記:幾何》、《數學也可以這樣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浪漫:數學小說閱讀筆記》、《畢氏定理四千年》、《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蘇菲的日記》、《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審訂有《數學女孩系列》、《世界第一簡單線性代數》、《小學算術:小學1~6年的學習指導要點對應》、《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一門不教公式,只講故事的數學課》。 英家銘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合聘副教授,曾任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訪問研究員、中原大學講師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數學史、數學教育、數學文化、東北亞史,特別是數學在朝鮮與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發展。 作者簡介 黃俊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和平高中,主修數學史與數學教育,主要研究領域為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史(和算史)。曾合譯《數學偵探物語》、《掉進牛奶裡的e和玉米罐頭上的π》、《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蘇菲的日記》、《畢氏定理四千年》、《啟蒙的符號》、《數學起源》等書,並與洪萬生教授等合著《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東亞穿越》。期望透過數學普及閱讀與數學教育之結合,以更加豐富、多元而開放的面向,裨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素養。 陳玉芬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曾於2013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2014年榮獲臺灣微軟創意教師數位典藏應用特別獎。 一直熱衷於將數學融入於生活的應用與推廣。 林倉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臺南一中數學教師,喜歡在教學中引導、挑戰學生思考數學,並分享數學發展中具啟發性的想法與事件。與臺灣HPM團隊合著《數之起源:中國數學史開章《筭數書》》、《數學的東亞穿越》,合譯《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溫柔數學史:從古埃及到超級電腦》、《數學也可以這樣學2:跟大自然學幾何》。 審訂者簡介 于靖 耶魯大學數學博士,教育部榮譽國家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數學會會士。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行的數學界權威性期刊《數學年鑑》(Annals of Mathematics)上發表了二篇論文,於2015年獲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 林炎全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數學博士。曾任職羅東高中、宜蘭高中、臺中二中,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以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與大學同窗洪萬生、楊康景松等人合譯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譯有《畢氏定理四千年》。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