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鼓勵教授創業,創造共好雙贏效益 臺北醫學大學陪同新創公司成長 一群臺北醫學大學的教授、畢業校友,原本已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閃閃發光,他們心裡卻埋藏著一個共同的疑問:「我和上個世紀的醫生/學者,有什麼不同?」不滿足於現狀的他們,勇敢走出舒適圈,將各自的研究成果,從學術期刊轉化到臨床應用,力求造福全人類。 然而,生醫技術的產品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隔行如隔山,醫學權威進到創新創業的修羅場,凡事都得從頭學起,舉凡尋找資金、招聘人才、了解相關法規、掌握經營管理技巧等等。 幸運的是,這群醫生和學者的背後,有最堅強的後盾――鼓勵創新創業的臺北醫學大學,引進史丹佛大學的Biodesign生醫創新技術,並成立了北醫大生醫加速器、商品化規劃中心等,不但提供創新創業相關教育訓練,還導入業師制度,協助募集資金及股權規劃,一步步帶領他們走出學術象牙塔,華麗轉身傑出創業家。 現在,他們開發的生物醫學技術,正陸續結出豐碩的成果,即將拯救全世界無數病患。 |北醫大學者變身傑出企業家.成功案例| 北醫大前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創立台灣首家生物3D列印公司「三鼎生技」,鎖定全球牙科市場需求最大的三大產品。2020年興櫃掛牌。 北醫大生藥學研究所教授莊國祥,成立「賽昂生醫」,開發更安全更有效的腫瘤解方――武裝 T 細胞技術。 北醫大生藥學研究所教授的林若凱,成立「愛立基生醫」,分析血漿中游離之異常甲基化DNA,精準揪出乳癌蹤跡。 雙和醫院婦產部醫師賴鴻政,成立「酷氏基因」,研發子宮內膜癌體外檢測試劑服務,是北醫大發展醫學創新的典範。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教授楊維中,成立「維致生醫」,成功開發僅需要抽血檢查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體外檢測試劑」。 北醫大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李友專,打造「醫守科技」,用AI協助醫師把關用藥安全;成立「醫智科技」,結合AI皮膚檢測與遠距醫療應用。 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主任吳孟晃,成立「強骨生醫」,推出「椎穩強脊椎穩定系統」,解決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
序 保持開放思維,讓創新無限可能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陳瑞杰 序 激發新火花,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吳麥斯 前言 創新創業,讓世界更美好 第1堂課――讓付出的努力有價值 實踐與分享生醫設計精神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任 吳孟晃 第2堂課――再難也要撐下去 開發乳癌血檢技術,造福全球女性 愛立基生醫研發長 林若凱 第3堂課――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早覺預防照護,讓未來醫療付得起 醫智健康科技創辦人 李友專 第4堂課――勇敢抓住創業的契機 獨創抗癌武裝型T細胞 賽昂生醫執行長 莊國祥 第5堂課――從同理心中找命題 推動普及檢測,降低女性不孕困擾 維致生醫創辦人 楊維中 第6堂課――和困難正面對決 迎向世界,才能有創新思維 馬來西亞拿督斯里邦里瑪 陳榮洲 第7堂課――保持不安於現狀 成為婦女健康的守護者 酷氏基因創辦人賴鴻政 第8堂課――不給自己留後路 轉譯醫材研發,進軍國際 三鼎生技董事長 歐耿良 第9堂課――沒有做不到的選項 改變音效體驗,讓創作者說更好的故事 Ambidio創辦人 吳采頤 第10堂課――拋開穩定,擁抱改變 創造知識,也創造經濟價值 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 林建煌
作者簡介 陳培思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擔任《聯合報》、《Career》雜誌記者,著有《林書豪的故事》(商周出版社),合著《全齡顧齒攻略》、《競合力點亮醫療》、《迎向零醫院》、《勇敢不放手》(天下文化出版)。 林惠君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資深媒體人,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中央通訊社、《新新聞》周刊,擔任醫藥與財經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 黃亞琪 曾擔任《商業周刊》、《今周刊》、《經理人月刊》等雜誌資深主筆、主編等職。曾獲〈銀響力新聞獎〉、〈台灣醫療新聞獎〉與〈傳播傑出貢獻獎之年度傑出新聞報導〉等獎項。著有《天才IT大臣オードリー・タンが初めて明かす 問題解決の4ステップと15キーワード》、《生命關鍵、健康永續》(發光體出版)等。 朱乙真 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畢業,專攻大眾傳播。曾任《遠見》雜誌資深研究編輯兼記者,《未來Family》雜誌特約主編,合著有《勇闖天涯 翻轉人生》、《關鍵影響力》、《影響力策略》(天下文化出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