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對16-18世紀漢學、比較經學、比較神學三者相交的歷史進行研究和反思。全書圍繞著對經典的理解、經典的比較閱讀、文化和信仰體系之間相互理解的可能、跨文化的詮釋學之於人文科學的地位等問題,通過對漢學的產生、耶穌會傳教士與儒家正典的相遇以及“中學西傳”到歐洲以後在歐洲形成的思想運動等歷史的梳理,展開對文化交流對話中如何共同閱讀來自不同傳統的文本的思考與探討。 在第一部分,本書闡釋16-18世紀的耶穌會士以及第一代漢學家處理中國經典的方式,他們一方面努力建立一套關於中國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致力於構建一種與其對中國思想與歷史的不斷發展的認知相一致的神學觀。在第二部分,本書依據伽達默爾式的經典解讀、中國宗教景觀中的變易與持存,以及亞洲處境中新生的“比較神學”領域所湧現的問題,從這三方面對這一悠久的智識歷史展開反思。
緒論 導言:漢學、經學與神學的三角測量 一、耶穌會、中國經典、詮釋學 二、經典與「他者」 三、不斷展開的相遇 四、儒家基督徒與歐洲經院教學 五、閱讀經典:策略和對話 六、漢學的世俗化與《聖經》的中國化 第一部分 耶穌會、漢學與比較經學的形成 第一章 漢學的產生、發展與挑戰 一、漢學知識領域的形成 二、耶穌會士與中國:漢學的開端 三、今日西方漢學:一門過時的學科? 四、漢學對當代中國有何裨益? 第二章 地圖與地盤 一、利瑪竇:備受尊重的人物,備受爭論的傳教策略 二、譯名之爭與龍華民的論著 三、經書和注解 四、從龍華民到萊布尼茲:中國人的自然神學 五、認識論上的問題 第三章 傳教士的福傳使命與漢學考察 一、語言與思想 二、星象與火炮 三、十八世紀在華耶穌會士概觀 四、《耶穌會士書簡集》與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全志》 五、大學漢學教育之開端 六、錢德明和耶穌會在華第一次傳教的結束 第四章 耶穌會第二次在華傳教(1842-1949) 一、中國傳教疆域 江南:教會的保護區 河北:災難與動亂 二、耶穌會重啟漢學研究 三、法國《研究》雜誌與中國 四、德日進在中國的非凡遊歷 五、耶穌會第二次在華傳教之後的簡述 第五章 比較性展望:學術漢學的發展 一、法國的學術漢學 葛蘭言:對中國經典的社會學解讀 二、探險與漢學 三、英國漢學、中國經書以及《聖經》 李約瑟和科學史 四、漢學在西歐其他國家 五、早期俄羅斯漢學 六、早期漢學的國際網路 七、漢學在美國 費正清與區域研究的發展 從區域研究到個案研究 第二部分 從現代比較經學到當代跨文化神學 第六章 詮釋學與比較經學的未來 一、詮釋學:方法與挑戰 二、什麼是經典? 三、什麼是跨文化詮釋學? 四、詮釋學與神學 五、開放的結論 第七章 如何閱讀中國經典? 一、中國的「正典」與「經典」 (一)正典的演變 (二)文本大陸的地形學 二、六種閱讀模式 (一)根據一種既定「策略」 (二)「依照文本自身所給予的」 (三)形式批判與來源批判的方法 (四)透過注經者而閱讀 (五)結構修辭學的考慮 (六)經驗性的閱讀模式 第八章 宗教對話與亞洲語境 一、基督宗教的視角與東南亞的相遇 二、東北亞與詮釋的關注 三、超越宗教復興運動 四、邁向一種泛亞洲的和諧神學 第九章 智慧與啟示的相遇 一、基督宗教傳統中智慧與啟示的關係 二、智慧或「共同的空氣」 三、啟示與詮釋 四、智慧的中國形態 關於智慧與啟示的語彙 「孝心」與「赤子之心」 五、創造一種語言 六、智慧的流動性與啟示的開放性 第十章 跨文化神學的「應無所住」 一、作為遷徙的神學 二、神學朝向虛擬領域的遷徙 三、作為本地神學的跨文化神學 四、跨文化神學中心的歷史經驗 結語 參考文獻
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 法國籍,1960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獲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博士學位,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碩士學位,法國巴黎耶穌會學院神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今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復旦大學徐光啟-利瑪竇文明對話研究中心學術主任,復旦大學法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人類學、比較經學和語言哲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