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研究台灣文學不僅關注個別作家與作品,也要留心受政治經濟影響的「文學社會」與「文學生態」,並進一步考察「文學史如何呈現文學的過去」。本書以活躍於戰後台灣文壇八位作家為對象,討論「文學史敘事」相關議題,也藉以探索他們的文學史位置。八位中三位散文家:王鼎鈞、陳之藩、許達然;五位小說作家:鍾理和、郭衣洞、郭良蕙、潘人木、聶華苓。近年文學史理論前仆後繼,其中布拉格學派主張文學史重要任務之一,便是要闡明特定時期、特定地區的「文學生態」。本書作者雖在大學任教,鑑於台灣文學研究在學術領域的邊緣性,每在撰寫論文時,時常有介紹台灣文學作家作品給更多人認識、欣賞的心情,總希望有更多人「來喜愛台灣文學」。因此本書並非硬梆梆的學術論文,題目看起來冷硬,各篇內容其實可讀性很高。八位文學家無不是作品質量俱佳,在文學史上有議題性也有重要性的人物。全書配以豐富圖片,是一本深入認識台灣文學社會的有益讀物。
作者簡介
應鳳凰
台北市人,師大英語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資料主編,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現任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致力於台灣文學史料的整理,編有《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一九八○年文學書目》等工具書,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五○年代台灣文學論集》等專書。
序章
第一章 從郭良蕙「《心鎖》事件」探討文學史敘事模式 一、緣由與背景(1962) 二、從一部小說到一場論戰(1963) 三、心鎖事件內容與文本 四、心鎖事件與兩岸文學史敘事 五、文學體制的概念 六、文學場域與時間差
第二章 五○年代台灣之異地異族書寫戰後文學史與潘人木新疆題材小說 一、 從東北到台灣—潘人木的經歷與作品 二、 新疆女子的善與美—成書六短篇 三、 塞外新天地—未成書兩短篇 四、 塞上疑雲—未成書兩長篇 五、新疆小說的主題與藝術 六、新疆題材小說的文學史意義
第三章 海外身分與文學史書寫聶華苓文學與台灣文壇 一、剪影三生 二、 短篇小說《翡翠貓》與《一朵小白花》 三、長篇之《失去的金鈴子》 四、 長篇之《桑青與桃紅》 五、在愛荷華開枝散葉 六、這輩子最好的歲月 七、21世紀,人與作品都回到台灣
第四章 尋找郭衣洞的文學史位置從《蝗蟲東南飛》到《異域》血淚 一、 郭衣洞與國民黨文獎會—如何與為何得獎(1951~1953) 二、郭衣洞與「反共文學觀」(1952~1961) 三、 郭衣洞與「青年反共救國團」—主辦藝文活動(1954~1959) 四、 郭衣洞與「春台小集」—他的文壇交遊網絡 五、 郭衣洞與《異域》—是小說,還是報導文學?(1961)
第五章 《文學江湖》再現之五○年代文學歷史王鼎鈞自傳與文學史重構 一、重繪江湖樣貌 二、回憶錄四部曲之「台灣段」 三、 進入瞭望哨—鼎公與副刊 四、論「文協」與掌門人張道藩 五、細數風流人物
第六章 「陳之藩散文」做為「戰後台灣散文史」一個章節 一、嘗試第三種文學史敘述類型 二、「陳之藩散文」內緣與外緣 三、「陳之藩散文」與台灣讀書市場 四、文學史不一定是「文學接受史」
第七章 從文學史角度看許達然散文的藝術性與台灣性 一、寫作歷程與時代軌跡 二、許達然文學「接受史」的回顧 三、展出《土》的社會與時代背景 四、許達然散文於藝術形式的開拓 五、批判資本主義與機械文明 六、許達然散文的台灣性與文學史位置
第八章 鍾理和接受史與台灣戰後文學思潮 一、鍾理和文學與社會意識 二、鍾理和作品與中國民族認同 三、鍾理和文學與後殖民論述 四、文學史敘事與鍾理和文學位置
參考書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