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序言 羅志田1 第一章 緒論: 複調的五四9 第一節 複調的五四9 第二節 誰是“梁啟超系”?14 第三節 “另一場新文化運動”20 第四節 思想的“肌理”26 第二章 立異以求同: 《新青年》的競爭者33 第一節 “不談政治”與創辦“學燈”34 第二節 意外的交鋒: 一篇劇評引發的敵意38 第三節 “痛駡”《新青年》: 意氣的批評者41 第四節 立異以求同: 《學燈》與《新青年》關係的改善47 第三章 誰是朋友?誰是敵人?——藍公武與《新青年》同人的互動52 第一節 政論與思想:《國民公報》的轉向55 第二節 “吾輩”與機關報:回應《新青年》60 第三節 誰是敵人:批評錢玄同68 小結75 第四章 走向革命之一: 張東蓀的總解決方案79 第一節 “非破壞不能革新”: 五四前後張東蓀的轉變80 第二節 “新式之結合”: 對青年的希望84 第三節 “階級競爭”: 更新的力量與更新的結合87 第四節 “總解決”及其預備92 小結96 第五章 走向革命之二: 社會主義的新文化運動98 第一節 轉向新文化運動98 第二節 喚醒各界: 面向平民的文化運動103 第三節 社會主義: 文化運動的方針109 小結114 第六章 歐游求曙光: 重新認識中西的意象117 第一節 求曙光118 第二節 柏格森與倭伊鏗123 第三節 悲觀與樂觀127 第四節 新的計畫132 第七章 從革命到改良: 刪去“解放”的《改造》137 第一節 整頓《解放與改造》139 第二節 沒了“解放”的《改造》144 第三節 從高談主義到研究問題152 第四節 從反政治到談政治159 小結: 走向改良166 第八章 型範未定: 化合中西的再造文明之路170 第一節 未必先有預定的型範170 第二節 化合中西的制度試驗177 第三節 新心理與舊文化183 小結190 第九章 築基礎與造勢力: 文化運動的政治走向195 第一節 纏繞中的文化與政治197 第二節 築基礎: 面向社會中堅分子的文化改造202 第三節 改黨造黨: “專從文化方面,另造一種新勢力”206 小結214 第十章 總論218 一 “調節橫流”: 與《新青年》派之關係219 二 形塑新文化運動的建設性力量226 附論 錯位的戰場: 孫中山與胡適的新文化運動232 第一節 引言232 第二節 別有懷抱: 革命方略下的“新文化運動”235 第三節 孫中山與胡適“新文化運動”的錯位241 第四節 胡適敘述中的孫中山與新文化運動248 第五節 結論252 致謝257
周月峰,浙江海寧人,1979年生。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2004年、2006年先後獲浙江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2013年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受聘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講師、副教授,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2017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駐訪學者(2019年),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訪問學人(2022年)。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的思想、文化與社會。 近五年,在本學科具影響力的《近代史研究》《“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中共黨史研究》《清華大學學報》等雜誌發表論文十數篇,編有《辛亥前十年中國政治通覽》《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杜亞泉卷》《曹亞伯集》等史料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專案、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委託項目,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專項工程”專案,擔任“抗戰文獻資料平臺”(https://www.modernhistory.org.cn)副總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