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微博作為中國活躍的社交媒體之一,在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技術特性支撐其在公眾的資訊交流、意見表達、情緒釋放等方面都有著先天的優勢。正因如此,微博在中國的公共空間建構上一度發揮著重要作用。《裂變與認同:微博傳播研究》以媒介環境學為理論背景,從微博的技術特性入手,研究其技術特點在傳播偏向上的表現和特徵。 綜合運用社會學、哲學、傳播學相關知識,分析微博的圈層聚合功能、個體記錄功能、群體重建功能及其在公共空間建構方面的影響。並從接受美學視角出發,分析微博使用者的資訊接收需求,探討其文《裂變與認同:微博傳播研究》寫特點。《裂變與認同:微博傳播研究》力圖展現由微博帶來的社會及傳媒生態圖景的改變,並刻畫出這種改變帶來的種種影響。
前言 第一章 媒介分析:裂變中的傳承 1 第一節 微博的技術偏向:裂變與扁平 2 一、微博的技術背景 2 二、微博的技術表達與呈現路徑 6 第二節 微博的靜態分析:類型與本質 9 一、微博的媒介類型 9 二、微博的媒介本質 13 第三節 微博媒介環境的演變:反叛與平衡 17 一、微博對擬態環境的重構 17 二、媒介霸權的絕對地位被打破 21 第二章 文本分析:無主題絮語式的文本生成 26 第一節 微博的文本指征 26 一、微博文本的形式 26 二、微博的文本指向 29 第二節 微博文本的書寫特徵 32 一、微博書寫主體的全民化 32 二、微博書寫動機 35 三、微博書寫特徵 39 第三節 微博對碎片化時間中的消費性滿足 42 一、微博接受的目的 43 二、微博接受的主要方式 45 三、微博的審美追求 49 第三章 用戶分析: 微博用戶的認同研究 53 第一節 微博用戶關係的“主體間性”呈現 54 一、從“全景監獄”到“共景監獄”的社會結構變遷 54 二、微博對主體間性哲學理論的拓展 55 三、微博主體間性的特徵 57 第二節 微博用戶認同的文化底圖 58 一、微博影響的文化環境 59 二、微博草根性構成的大眾文化 62 三、微博推動的後現代性認同 64 第三節 微博的個體認同:靜態“內觀”與動態分裂 68 一、微博主的自我呈現 68 二、微博用戶的個人認同 72 第四節 微博的群體認同:個體群組關係的構建 76 一、群體認同的微博交往方式 76 二、微博群體認同的類型 80 三、主體自由選擇的話題圈有助於認同的多樣化 83 第四章 控制分析: 微博的通關與把關 89 第一節 傳統的媒體把關方式 89 一、傳統媒體的把關:職能明確的人工把關注重程序控制 90 二、網路媒體的把關:偏重技術把關強調抓大放小 91 三、我國媒體管理模式:確保了強有力的外部宏觀調控 93 第二節 微博對傳統媒體新聞生產、傳播的更新 94 一、信源的更新:報導視野擴大 94 二、新聞生產的更新:豐富採編手段 96 三、新聞傳播的更新:豐富內容輸出管道 97 四、回饋機制的更新:增強與受眾的互動 103 第三節 微博的通關技術本質與對把關制度的衝擊 104 一、人人都是資訊源:報導主體的把關能力參差不齊 104 二、時效性增強:事前把關反應時間短促 106 三、資訊容量大:把關工作量劇增 108 四、強烈的互動性:輿論迅速形成把關難度增加 109 第四節 微博的資訊把關對策 111 一、引導控制:增強主流話題的影響力 112 二、技術把關:強化資訊監測技術 114 三、宏觀控制:營造良好的資訊環境 115 第五章 效果分析: 微博的議程設置功能考察 118 第一節 微博輿論場的“蒸騰效應” 119 一、輿論“瀑布模式”與“蒸騰模式”的衝突 119 二、微博議程設置特點 120 三、議程設置效果的分化與整合 123 第二節 微博中的資訊繭房 124 一、資訊繭房的關鍵因素 124 二、微博中的資訊繭房效應 127 第三節 “後真相時代”的事實與共識 129 一、事實:共寫的流動文本 129 二、輿論:多元表達的觀點碎片 131 第六章 微博發展的隱憂 135 第一節 技術特性與媒介體制的結構融合問題 135 一、微博網站的生存現狀 135 二、技術特性與媒介體制的衝突 136 第二節 微博虛假問題 139 一、主體虛假 139 二、粉絲虛假 140 三、內容虛假 141 第三節 精英化、娛樂化問題 141 一、微博的精英化、娛樂化趨勢 141 二、草根本性與精英化的根本衝突 143 第四節 微博內容貢獻及品質問題 144 一、發文品質要求 144 二、內容貢獻動力問題 144 三、大眾評價機制問題 145 四、內容整合問題 146 結語 148 參考文獻 150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