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 城邦阅读花园 - 马来西亚最大网路书店
 
首页 3天快送 台湾图书 香港图书 中国简体 马新简体 生活品味 休闲娱乐 文具手作 电子书 漫画馆
 

预购商品

看看更多

电子书

特别推荐

22.06.2020搶先預購_SIDE BANNER
天人共振音乐 SIDE
《河流》身心靈療癒.誌
05.2024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課程_side banner
新书排行
畅销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看更多
 

【电子书】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

       
 
ISBN E9786267084380
定价 NT245
售价 RM37.98
作者 雷姆.庫哈斯
出版社 原點出版
出版日期 2022-08-30
库存量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特別收錄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快速欣賞指南▌
比利時澤布魯日海上轉運站|法國國家圖書館|德國ZKM藝術與媒體科技中心 競圖提案

最濃縮的閱讀版本,迅速認識建築大師庫哈斯的思想精髓
2000年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得主
2010年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
代表作: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京中央電視台|西雅圖中央圖書館
他帶領的OMA團隊,改變了建築,影響了世界

 

「假如我們的野心有九成都會化為污泥,無疾而終,或無法繼續,
或想像整個建築行業被絞進了碎紙機,只剩下蜉蝣生物般的微小碎屑,
我們能靠這些浮游生物工作嗎?能為其他事情提供基礎嗎?」──Rem Koolhaas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被放眼世界的新聞媒體CNN視為為全球最被期待的建築。它為何備受矚目?到底這棟建築與庫哈斯帶領的團隊OMA,成就了什麼?開創了什麼?

▌快速認識世界頂尖建築大師的深思熟慮
本書內容來自言詞犀利的庫哈斯,對萊斯大學師生的三場演講,因爲是對學生演講,因此庫哈斯直述要點,簡潔扼要地闡述和回應他對建築的深思熟慮。庫哈斯比任何當代建築師更早、也更清楚地認識到,大都會一直在遮蝕建築的光芒。然而,當其他建築師願意退而求其次、只當個商業鷹架裝潢師的同時,庫哈斯卻依然打死不退,努力想為建築找出新的可能性和所在地。

●建築學習&工作
Q:為什麼建築是危險的職業?
A:難到不可置信,非常耗元氣。就某些方面,此刻當一名建築師真有幾分時運不濟。
Q:建築為何既全能又無能?
A:建築師總是懷抱偉大的夢想,但夢想要實現,非得仰賴其他人,仰賴環境不可。
Q:建築教育的功能?
A:所有的學校都像得嚇人,好壞也差不了多少。學院的貢獻該是瓦解建築野心而非訓練建築企圖。
Q:建築師能做的事?
A:偶爾在既定的條件下,創造出一些多少稱得上出色的建築物。
Q:建築師該面對的事?
A:承認並接受人們正以一種更民粹或更商業的模式重新塑造空間。
Q:身為建築師的態度?
A:樂觀主義不只是建築師該有的基本立場,甚至是絕對要履行的義務。
Q:OMA團隊追求的精神?
A:從1986/87開始,作品變得更具獨立性。我們追求開放的實驗精神,想創造一些新東西。

●城市VS 建築
Q:全球化的影響?
A:全球化徹底改變了建築,將所有人從土地拔起,變成失根之人,變成所有地方的陌生人。每位建築師在國外都比在母國更受歡迎。
Q:對美國城市的想法?
A:每隔十年,一座城市就可以徹底改變它的概念。它的視覺面貌。那改變簡直是一夜之間。
Q:如何看待當代城市?
A:在建築師的個人野心和社會的實際野心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這些現象至少代表了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擺脫形式凝聚的自由,擺脫必須假冒是共同體的自由,擺脫行為模式的自由。
Q:如何看經濟力量和開發商?
A:我們的社會不斷重塑它的需求,這些需求都很實際。建築師依然用鄉愁模式在看待公共領域,因此沒能力以建築的方式來解讀目前發生的一些質變。
Q:城市規劃的解方?
A:危險性頗高。錯誤的規畫案三兩下就能把城市的生命力摧毀殆盡。必須對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做出精準的分析,如果可能,找出原因所在。
Q:城市規劃的阻力?
A:執行規劃工作最大的阻礙之一,是每四年的政權更替。在美國,開發商的權勢有點過大,在歐洲則是政治力量太強。這兩種權力形式做出來的結果,竟弔詭地雷同。
Q:新市鎮的希望?
跳脫傳統的放射狀關係網,轉拉一條地鐵線與其他新市鎮橫向串聯。如果串聯起來,就能變成巨大的蓄電池,為現代事件、現代現象和現代情境供應電力,變成充滿魅力的所在。

●反思&期許
Q:日本建築的魅力?
A:有一的種混搭的風格,從最通俗的娛樂消遣到最枯燥的嚴肅文化,都能擺在一起。
Q:建築的留白?
A:空白是一種重要的特質,但完全被漠視,尤其是被建築師漠視。讓一塊空地留空,讓該地區免於消費主義的攻擊和轟炸,免除意義與訊息的入侵。「空」宣稱要擦除一切壓迫,而建築師就是壓迫的一大元兇。
Q:對建築的批判?
A:建築的權力被高估。建築的教育和精神特質,依然牢牢地根植於非常鄉愁式的分析之上。一個只以發牢騷為本質的行業,是不可能有任何建設性的貢獻。
Q:對建築的詰問?
A:假如我們的野心有九成會化為污泥,無疾而終,或無法繼續,或想像整個建築行業被絞進了碎紙機,只剩下蜉蝣生物般的微小碎屑,我們能靠這些浮游生物工作嗎?能為其他事情提供基礎嗎?
Q:對未來的期許?
A:建築應該擺脫安逸的虛榮和自戀主義,不能繼續躲在保護傘下,不去面對歷史生成的現實風險。建築的思考必須講究實效地聚焦於「在現存條件下發現新潛力」,並應「對準現代化的必然改變和力量,找出銜接方式。

除了對以上諸多問題回應,庫哈斯更分別針對三個建案做分析,這三個OMA提案後來都沒蓋成,但卻是深入大都會建築特徵──擁塞性、巨大感、獨立性、量體等核心概念的經典案例。這三場講座以其簡潔精練的內容,預告了未來的重大發展,來自大都會的挑戰。這本令人振奮的作品直指,建築需要更多的反叛精神。

▌以劇作家與記者身份投入,當代建築界的傳奇轉向
庫哈斯1944年生於荷蘭鹿特丹,學童時代曾舉家旅居亞洲印尼。曾於阿姆斯特丹電影與電視學院研讀劇本寫作,並參加電影製作與演出。最初的職業是記者,也於巴黎目睹1968年的學生運動。這促使他從記者、劇作家身份轉變為一位「參與世界」的建築師。建築成為他發掘和製造事件的方式。他先赴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並赴俄國考察構成主義前衛建築,再到美國康乃爾大學與紐約建築與都市研究機構(The Institute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參與教學與研究工作。

庫哈斯始終對大都會的城市現象著迷,親臨紐約的經驗給予他機會研究並寫作一部關於都會現象與都市研究的鉅著:《譫狂紐約》。這部初試啼聲之作不僅使他聲譽鵲起,如今更被視為扭轉建築理論思潮的經典之作。1975年「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 OMA)正式成立。建築桂冠普立茲克獎的評審團盛讚他是將理論與實務、建築與文化、抽象思想與實質環境都集於一身的當代最重要建築家。

▌從北京中央電視台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看見亞洲新城市
庫哈斯8歲時,就跟著父親從荷蘭到了印尼,回荷蘭前也曾旅居巴西,整個成長過程受到多元文化的洗禮。新世紀裡他的視角與行腳遍及亞洲、非洲與伊斯蘭世界,以客觀多樣而獨創的觀點,企圖從中看見當代都會的潛在新可能。從北京中央電視台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都是這些觀察後的具體實踐。如今在臺灣的我們可以透過庫哈斯親自操刀的最新作品――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實體作品,具體體驗並認識這位獨特建築大師的實踐力與創造力。

(原書名:《建築的危險:庫哈斯的未來宣言》)
 

作者簡介

Rem Koolhaas│雷姆‧庫哈斯

˙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始創合夥人,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與都市設計專業教授。

˙1944年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於1952年至1956年間在印尼生活,目前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海牙郵報》(Haagse Post)記者並投入電影劇本的創作,之後赴倫敦的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

˙1972年獲得獎學金赴美國教學與研究,對大都會現象感到著迷,開始分析都會文化在建築上的衝擊,進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頓與摩天樓的經典力作《譫狂紐約》(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於倫敦偕同妻子 Madelon Vriesendorp 與同儕 Elia and Zoe Zenghelis 夫婦共同成立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 OMA)。

˙1995年以「建築小說」形式的著作《S M L XL》總結OMA多年的工作。庫哈斯目前是OMA和AMO(與OMA互補的研究工作室)的領導者,他們涉足的領域超越建築既有的界限。

˙2000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2004年獲頒英國皇家建築協會金質勳章,2010年獲頒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2014年,庫哈斯擔任第14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總監,以「建築的本源」Fundamentals為主題策展。近年策畫 Countryside: The Future 展覽,2020年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展出。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樂廳(2005)、西雅圖中央圖書館(2004)、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2012)、義大利米蘭普拉達基金會中心(2015/2018)、柏林艾賽爾·史普林格媒體集團總部(2020)、臺北表演藝術中心(2022)。

譯者簡介

吳莉君│Lichun Wu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包浩斯人》、《設計是什麼?》、《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建築的法則》、《好城市的空間法則》、《光與影》、《建築語言的法則》、《建築的元素》、《譫狂紐約》等書。

 

目錄列表:

目錄

      封面
      導 言 化現實之鏽為想像之金 / 龔書章
      前 言 建築的反叛精神 / 拉爾斯.萊勒普 Lars Lerup
      演 講 建築的危險 1991年1月21日
      研討會 都市規劃的新秩序 1991年1月21日
      飛射子彈,或未來何時開始? / 桑佛.昆特 Sanford Kwinter
      版權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最近浏览商品

香港有我:主題性與香港電影
香港有我:主題性與香港電影
圓覺經的修鍊(3CD)
圓覺經的修鍊(3CD)
 
     
关于城邦 | 隐私权政策 | 购物指南 | 便利付款 | 商品寄送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专线:+603-9056 3833      电邮:services@cite.my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am – 5:30pm (假日除外)
Copyright © 2024 Cite (M) Sdn Bhd (458372-U).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