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1734683 |
定价 |
RMB99.00 |
售价 |
RM108.90 |
优惠价 |
RM81.68 * (-25%)
|
作者 |
郁喆雋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12-0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11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1.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在飛速運轉的當代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無意義的漩渦。
在資訊爆炸的流量王國裡,我們總被眼花繚亂的動態迷惑。
但是,會思考的人往往能辨清身處的環境,掌握應對挑戰的能力,從容做自己。
而學習哲學,不是為了獲得一個的答案,而是學會思維的方式,讓你勇於做出決定,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應該如何直面人生。
本書選取50個切中當代生活的大問題,帶你重溫50部哲學經典:你為何會成為“打工人”?“小確幸”有什麼問題嗎?人工智慧為何無法取代人?你願意生活在監控中嗎?……在問題的背後,是50種歷久彌堅的思維方式。通過每篇10分鐘的短閱讀,快速吸收智慧精華,對話哲學家的沉思人生,指引你向人類思維的邊界不斷探索。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對存在的終極追問
1.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萬物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湯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可以理性地談論信仰嗎?
3.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慄》:為什說真理是主觀的?
4.奥古斯丁《懺悔錄》:惡是什麼?
5.斯賓諾莎《知性改進論》《倫理學》:人如何追求“至善”?
6.萊布尼茨《單子論》:鐵皮人如何獲得自己的心?
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我們看世界的不同方式
7.笛卡爾《哲學沉思集》:“我思故我在”,什麼才是無可懷疑的?
8.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存在就是被感知嗎?
9.休謨《人性論》:明天早上太陽一定會升起嗎?
10.康得《純粹理性批判》:為什麼說客觀性來自“我”?
11.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存在即合理嗎?
12.黑格爾《歷史哲學》:歷史有規律和目標嗎?
13羅素《邏輯與知識》:“當今法國國王是禿頭”這句話有什麼問題?
14.佛洛德《夢的解析》:做夢意味著什麼?
15.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好好說話為什麼這麼難?
16.湯瑪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為何也會發生革命?
17.約翰·塞爾《心靈、大腦和程式》:人工智慧為何無法取代人?
18.丹尼爾·丹尼特《意識的解釋》:你的頭腦裡有一個“小劇場”嗎?
何為公平,何為幸福:我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19.柏拉圖《理想國》:你想生活在什麼樣的城邦中?
20.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什麼才是“幸福”生活?
21.馬基雅維利《君主論》:為什麼領導要做“真小人”?
22.查理斯·達爾文《物種起源》:“適者生存”究竟是什麼意思?
23.霍布斯《利維坦》:人為何需要國家?
24.洛克《政府論》:政府的職責是什麼?
25.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為何要追求“多數人的幸福”?
26.密爾《功利主義》:你想選莎士比亞還是啤酒?
27.盧梭《社會契約論》:為何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28.漢娜·阿倫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平庸者為何作惡?
29.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美好願望為何會導致人間地獄?
30.羅爾斯《正義論》:怎麼分蛋糕才算正義?
31.諾齊克《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梅西應該交更多的稅嗎?
正視矛盾,質疑常態:我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
32.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人生為何如鐘擺?
33.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成為“超人”意味著什麼?
34.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你為何會成為“打工人”?
35.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科學可以處理一切難題嗎?
36.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你為什麼不喜歡上班?
37.瑪律庫塞《單向度的人》:“小確幸”有什麼問題嗎?
38.福柯《規訓與懲罰》:你願意生活在監控中嗎?
39.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理性只意味著能夠發射衛星嗎?
回歸內心,發現自我:我們每個人該如何生活
40.蘇格拉底《斐多篇》:人需要靈魂幹什麼?
41.馬可·奧勒留《沉思錄》:亂世之中如何尋求寧靜?
42.塞內卡《論生命之短暫》:人生苦短夫複何求?
43.法蘭西斯·培根《新工具》:如何避免生活中各種假像?
44.伏爾泰《哲學通信》:如何告別愚昧、野蠻和迷信?
45.帕斯卡《沉思錄》:為什麼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
46.康得《實踐理性批判》:可以用酷刑折磨恐怖分子嗎?
47.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為何自由是人的宿命?
48.加繆 《西西弗神話》:生活為何如此荒謬?
49.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人為何要思索“存在”?
50.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理解真的萬歲嗎?
|
|
|
|
|
|
|
|
|
|
|
|
|
|
|
郁喆雋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宗教學系副主任,德國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哲學與宗教學,代表作有《神明與市民:民國時期上海地區迎神賽會研究》。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