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 這是一個自殺者遺族尋找一百零一個活下去的理由的作品。 自殺是人世間的悲劇,被留下來的人如何面對這永恆的空缺﹖當生命景況不復從前,我們如何停留在這個人生,繼續活著﹖當我們想跟隨逝者的腳步而去時,怎麼辦﹖ 自殺在人間是個禁忌,被留下來的人被稱為「自殺者遺族」。他們的身心健康因遭逢親友自殺有著結構上的弱化,需要特別的照護。也因為年歲的增長,面臨的考驗與需要因為環境與資源有所調整,已不是哀傷輔導可以涵蓋,而是如何與這個經驗共處。 作者二十年前失落至親,在這個曾經可以殺死她的至痛苦楚當中翻滾,從急性的悲傷混亂期,到面對永恆的空缺,從臺灣去了英國,在命運的推波之下,再次回到臺灣來。面臨回到自殺現場的種種不可能,她的靈魂指點一條道路,要她從生活之中,每天找到一個理由活下來,來對治生命被重創之後的荒蕪與枯乾,進行深層的整合與爬梳,重新找回生命力量與養分。 這是臺灣第一本自殺者遺族公開親身經驗的全書,期許本書能夠喚起社會大眾對這議題的重視,更希望能感動被卡在暗黑世界的受傷靈魂,能夠找回對生命說「是」的勇氣。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自殺者遺族公開親身經驗的全書,與你分享最悲痛的心情以及被留下來的人該 如何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名人推薦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與督導、方俊凱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釋惠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呂旭亞 心理學博士、榮格分析師、林綺雲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周昕韻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洪素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夏一新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院長、張凱理 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支援醫師/竹北臺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張翠華 桃園市生命線主任、楊金章 汐止152靈糧堂牧師、賴聲川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創院院長及教授、編劇、導演、賴念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 退休教授 暖心推薦 以喪子的母親身份,勇敢敘說發生的一切,盼望遺族能有自在現身的空間,也企圖清除對自殺者和其遺族的污名化。讓讀者類似經驗可以共鳴,讓關心此議題的陌生的路人可以佇足反思。――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與督導 用第一人稱,以日記的方式寫下,光是這點就值得敬佩!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是雪赫拉莎德(Scheherazade)為了活下去並拯救眾阿拉伯少女的傳說。 一百零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是秀娟為了活下去的真實記錄!――方俊凱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 本書提供了我們各種活下去理由的敘述,可讓我們學習珍惜現有的一切,也讓我們學習如何給予自殺者遺族多元多思考空間,有感此意,特予推薦,並為之序。――釋惠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讓告別成為禮物》 現今,國人的平均壽命為八十歲,醫藥和現代科技擁有延長生命的能力,甚至有時候讓人以為,死亡的過程,比死亡還要恐怖。因此,我們需要面對新的挑戰,誰有權力決定我們怎麼死,何時死,現在都是問題。所以,在自己或所愛的人生病前,在悲傷、懼怕、否認將我們淹沒前,我們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練習面對死亡這門功課。 當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時刻,我們就可以開啟跟所愛的人的對話,談談臨終時,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讓我們有機會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去完成任何心中遺願,例如好好說再見,說聲我愛你。 這本書不是什麼處方單,也不是要我們完成一份死前必做的事項清單,更不是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或者需要做什麼決定。而是在進行這樣的深思熟慮後,會讓我們更完整地擁抱生命,比較不會害怕與不安,死亡不僅只是一個醫療過程,人生這最後一程也需要擁抱情感及意義。 本書作者邀請你找回生命的主權,以下問題會幫助你開啟這個過程: ◇為自已和親人爭取先進的照護政策 ◇如何與親人討論臨終遺願 ◇如何與孩子討論死亡 ◇如何打造富同情心的職場 ◇為同事打氣的實用策略 ◇如何與照護人員溝通 ◇親人過世後如何安度家中的改變 ◇醫療協助臨終(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MAID)的具體內容 這些對話一點也不可怕,而且還充滿人生意義──以及了解自己和親人想要的是什麼所獲得的解脫。讓告別成為禮物,由此而學習的信心和方法,來適應人生必經的歷程,並從中成長。 本書特色 ★知名安寧療護教育家兼研究者凱西.科特斯–米勒告訴讀者如何以幽默及悲憫認識並改變對死有限的既有認知。 ★直面仍被許多人視為禁忌的死亡話題,並探討應該如何公開、坦誠地談論這個話題。 ★教導讀者如何以有意義的對話討論死亡及臨終,以確保生命最後一段時日的生活品質。 名人推薦 陳文玲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朱為民 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玉蟬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教授、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夏一新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楊重源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誠摯推薦 無論離開的或告別的,都得面對熾白轉為橙黃、橙黃轉為黯黑,但是願意在暗夜裡點燃幾盞燭火,就著微弱火光讀書,例如歐文亞隆《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余德慧《生死學十四講》和這本《當告別成為禮物》,並有所領悟,且勇敢回應給身邊親愛的人,就是好好活著、笑著和愛著世界,也是好好活著、笑著和愛著自己。――陳文玲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 推薦序 沉重之後――脆弱與勇氣∕鄭玉英 推薦序 加一!世間情!∕方俊凱 推薦序 生命終點的多樣性∕釋惠敏 前言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與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因緣 關於書寫的體例 最後……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 繼續走下去 負傷的遺族 關於創傷後正面發展的理論 兩個正面發展的案例 《讓告別成為禮物》 導言為什麼臨終對我很重要 第一章 為什麼臨終很重要 第二章 改善我們的死亡素養,做出明智的決定 第三章 死亡對家庭的重要性 第四章 想要了解的好奇之心!與孩童對話 第五章 創造關愛友善的工作環境 第六章 與醫護人員進行困難的對話 第七章 給臨終者保留空間 第八章 上網公布、推特、和簡訊:數位世界裡的臨終與死亡 第九章 我們臨終的(部分)自主權 第十章 讓對話持續進行
作者簡介 杜秀娟 因著人生際遇,對於生死與療癒有著不得不關注的因緣。 2006年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主修戲劇理論。早期評論作品見於3P表演藝術網,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與臺南人劇場事。相關獲獎紀錄有2002年第二屆帝門藝評獎「生活寫作」組入選,2008年第二屆「浴火重生」另類文學獎第二名,2009年國藝會「臺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佳作。旅英八年,2015獲頒英國University of Essex精神分析研究博士(非臨床)。曾擔任英國公益團體Suicide Bereaved Network董事(2015~2017)。 近期於2018年獲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補助。2020年譯有《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Creating Worlds: How to Make Immersive Theatre),書林出版。 凱西.科特斯–米勒博士(Kathy Kortes-Miller) 是一位打破傳統的死亡教育師(death educator),對推廣緩和醫療及臨終照護(end of life care)滿懷熱情。她於湖首大學(Lakehead University)任教並投身研究多年,教育未來的照護人員如何在各種情境下協助臨終者及其親人。充分利用身為癌症生還者及緩和照護者的經驗,凱西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臨終、死亡,及生命相關的重要對話。她這本處女作《讓告別成為禮物:思索並學習與生命說再見》旨在讓讀者不再將臨終及死亡視為不得碰觸的禁忌,而是人生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需要被理解、尊重,(有需要時)甚至該以較輕鬆的態度面對它。 譯者簡介 田若雯 美國華盛頓大學大眾傳播博士候選人。興趣廣泛,曾任教職、研究總監與品牌顧問。譯作有:《顛覆廣告:來自法國的創意主張與經營策略》、《會思考的機器――A.I,人工智慧的發展與趨勢》、《無齡世代:全球先進抗老科技完全攻略》。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