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3391326 |
定价 |
NT620 |
售价 |
RM96.90 |
作者 |
葉威伸
|
出版社 |
文津
|
出版日期 |
2023-05-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47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從歷代史籍、明清現存方志、各地民間傳說故事集,並配合田野調查,來蒐集整理各地趙雲祠墓、遺跡紀念物和民間傳說等資料,並予以釐清、考證其歷史源流,不再侷限以往僅從史傳、小說或表演藝術等面向來討論趙雲,而是試圖以地域性的視角來了解人們如何形塑其對趙雲的「歷史記憶」。藉著梳理中國與臺灣各地趙雲民間信仰與傳說的發展情形,體現走出經典的趙雲,仍在民間信仰與傳說中不斷持續演化與增長的文化價值。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材料與方法/3
一、研究範圍/3
二、研究材料/6
三、研究方法/10
第三節 文獻檢討/12
一、三國人物傳說研究/12
二、民間信仰與信仰相傳說研究/15
三、以趙雲為主題的研究/17
第四節 研究大綱與架構/21
第五節 預期成果/22
第二章 常山雲起,仁從公孫(成長與初登場時期):河北地區的趙雲遺跡、信仰與傳說/24
第一節 正定趙雲廟及其信仰崇祀源流/25
一、崇祀之始:成為明代鄉賢祠之首/25
二、專祀:清以來的趙雲廟/28
第二節 故里之爭:正定、臨城兩地的趙雲遺跡與傳說/38
一、正定與臨城的趙雲遺跡、紀念物/39
二、正定與臨城的趙雲傳說/49
第三章 當陽護主,平領桂陽(中年建功立業時期):兩湖地區的趙雲遺跡、信仰與傳說/90
第一節 湖北當陽的趙雲遺跡與傳說/91
一、移動的長坂:綠(櫟)林長坂、當陽坂與長坂雄風/91
二、以當陽救主事件為背景的傳說/105
第二節 湖北其他地區相關趙雲的傳說/123
一、從元雜劇《劉玄德醉走黃鶴樓》到民間傳說〈竹筒保駕〉——從湖北武漢到湖北襄樊/124
二、依附延續《三國演義》發展出的湖北地區風物、地名傳說/130
三、湖北其他地區自行發展的風物傳說/145
第三節 湖南桂陽的趙雲遺跡、信仰與傳說/149
一、桂陽芙蓉峰趙雲祠廟、遺跡與傳說/153
二、桂陽鹿峰及關口的遺跡與傳說/169
第四節 湖南安鄉子龍庵及相關傳說/183
第四章 入蜀征伐,敕葬錦屏(晚年時期及亡歿):四川地區的趙雲遺跡、信仰與傳說/191
第一節 兩座子龍墓祠及其傳說/191
一、被認定的四川大邑子龍墓祠及相關傳說/191
二、被否定的河南南陽趙雲墓祠及其傳說/231
第二節 趙雲駐防大邑的遺跡與傳說/239
一、靜惠山的遺跡及紀念物/239
二、望軍樓的過去與現在/246
三、趙雲駐防大邑的傳說/250
第三節 四川其他地區的趙雲遺跡、信仰與傳說/265
一、成都的趙雲遺跡與傳說/265
二、雅安的趙雲遺跡與信仰/279
三、重慶的趙雲傳說/292
四、犍為火井與趙子龍取神火傳說/298
第五章 子龍成神,護佑鄉土:臺灣子龍廟的創建與靈驗傳說/305
第一節 建廟傳說/307
一、神像來自水漂流木/307
二、神像迎自中國大陸/315
三、同源或分靈的神明/329
四、天降並濟世的神明/352
第二節 靈驗傳說:神助、顯威與懲罰/365
一、保境安民傳說/365
二、解厄應求傳說/376
三、施展神力傳說/381
四、顯威懲罰傳說/386
第六章 走入民間的趙子龍:趙雲信仰與傳說的綜合考察/390
第一節 特色的考察/390
一、明、清趙雲祠廟與遺跡、紀念物的擴散與創造/390
二、趙雲傳說的地域性發展/394
三、趙雲英雄傳說與信仰的特質性/401
第二節 意蘊的考察/405
一、民眾形塑與記憶的趙雲/405
二、信仰聯繫與體現的趙雲/407
第七章 結 論/413
第一節 回顧與成果/413
第二節 省思與展望/415
附 錄:《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暨趙雲年表/419
參考文獻/424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葉威伸
東吳大學歷史碩士,國立東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歷來主要研究範疇為宋代士人、三國人物民間傳說與信仰,近年著眼於歷史與傳說、明代文人器物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論著有:〈歷史與傳說中的琢玉名匠陸子剛〉(《臺北市立大學通識學報》第2期)、〈從史籍、小說到民間信仰與傳說探討趙雲形象之遞嬗〉(《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第5期)及《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二十一)》(合著,博揚文化)。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