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1739759 |
定价 |
RMB88.00 |
售价 |
RM96.80 |
优惠价 |
RM72.60 * (-25%)
|
作者 |
(美)高居翰
|
译者 |
鄧偉權等 |
出版社 |
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2-01 |
装订 |
精裝. 單色印刷. 276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7.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是在中國美術史學家高居翰1989年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研究生專題研討班和1991年哥倫比亞大學班普頓(Bampton)講座的演講稿件基礎上擴充而成,後整理成書。沒有了講演形式的時間限制,本書文字部分已經大大地擴展。討論中國古代畫家,尤其是宋末以來畫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從社會經濟角度觀察中國繪畫從早期到晚期的重要轉折。本書作者潛心研究中國藝術幾十年之久,出版了許多關涉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著作。
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中國古代的畫家及其作 品作了審視。作者從大量歷史文獻中彙集豐富的資料,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古代畫家的創作實踐,包括他們創作作品的環境及環境背後的諸多因素,從畫家的生計、創作動機、圖畫的用途、獲取畫作的途徑、買畫付款的方式以及不同類型的畫家及其風格等方面,對中國一些著名畫家的日常實踐進行介紹,從而讓讀者對他們及其畫作有了較為真實、全面的認識。
本書作者指出:中國傳統文人關於中國畫的“本土記述”,創造了圍繞他們主題的神話,生髮出一些隱而不發的論題。而作者開始探索中國古代畫家的日常,避開神話,改變對中國畫的解讀,特別是那些關於創作環境、藝術家意圖,以及畫作原始意涵與功能等方面的推論。
本書將繼續沿著這一方向並試圖收集多種來源有關中國畫“難以言說之事”,探討畫家們如何謀生與從事其藝術的問題。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調整我們對中國藝術家的印象”“畫家的生計”“畫家畫室”“畫家之手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調整我們對中國藝術家的印象
第二章 畫家的生計
第三章 畫家畫室
第四章 畫家之手
|
|
|
|
|
|
|
|
|
|
|
|
|
|
|
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美國學界著名的中國繪畫史專家。曾長期執教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藝術史系,並擔任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
他出生於美國加州,1950年獲加利佛尼亞伯克利大學東方語言系學士學位,主要追隨已故知名學者羅樾(Max Loehr),修習中國藝術史。1952、1958年高居翰分別獲密西根Ann Arbor大學藝術史系碩士和博士學位。高居翰曾在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服務近十年,並擔任該館中國藝術部主任。他也曾任已故瑞典藝術史學者喜龍仁(Osvald Siren)的助理,協助其完成七卷本《中國繪畫》的寫作計畫。自1965年起,他開始任教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藝術史系,負責中國藝術史的課程迄今,為資深教授。1997年獲得學院頒發的終生成就獎。重要作品包括《中國繪畫》(1960年)、《中國古畫索引》(1980年)及諸多重要的展覽圖錄。他還書寫了一套五冊的中國晚明繪畫史,其中第一冊《隔江山色:元代繪畫》、第二冊《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第三冊《山外山:晚明繪畫》均已陸續出版。1991年,高教授又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版普頓(Bampton)講座之邀,發表研究成果,後整理成書《古代畫家的日常:傳統中國藝術家的工作與時日》。
高居翰是最早將海外漢學研究與德國傳統的藝術史研究相結合並取得成功的藝術史家,其著作多由在各大學授課時的講稿修 訂或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編纂而成,融會了廣博的學識與細膩、敏感的閱畫經驗,皆是通過風格分析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典範。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