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輪船,作為對華擴張的持續手段和外國特權的重要標誌、衝突和批評的物件,根深蒂固地烙印在近代中國的物質與政治圖景之中。 本書借考察19世紀和20世紀中國水域中的輪船及其航運,來探討歐美和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 作者羅安妮打破“衝擊與回應”的中國近代史經典研究範式,回到具體問題本身,以近代中國航運發展為切入點,揭示19世紀中葉至全面抗戰爆發前,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中國航運企業與外國航運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角力,開啟認識近代中國的全新視角。
致謝/001 引言001 半殖民主義與半殖民困惑/0 04 航運與半殖民主義/008 第一章主權問題:半殖民輪船航運網路的形成(1860—1911)/021 起源:沿海貿易在1842—1860年的非正式擴張/023 正式化:《天津條約》體系下的航運網路(1860—1870)/026 主權、技術與擴張(1864—1870)/037 內地鬥爭(1870—1895)/045 內地的暗淡:“瓜分狂潮”中的航運網路(1895—1911)/051 結論/057 第二章資本和旗幟的統一:輪船航運業(1860—1882)/063 航運領域中的“萬國”資本(1860—1872)/065 資本和旗幟的統一:英國和中國的航運公司(1872—1882)/071 結論/089 第三章作為合作機制的班輪公會(1882—1913)/093 在華班輪公會(1882—1895)/096 作為合作機制的公會/103 受到挑戰的公會(1895—1913)/112 再論合作:1895—1913年的輪船招商局/122 結論/126 第四章作為社會空間的輪船(1860—1925)/130 共用運營模式:輪船公司的組織和管理/132 輪船船員:種族和技能的等級體系/137 種族和乘客空間/145 解讀輪船空間:作為孤立空間的中國艙區/165 第五章航運民族主義:民國初年的航運政治與商業(1912—1927)/176 清末民初的收回航權/179 中國水域中的中外航運(1912—1927)/184 航運業中的民族主義政治(1912—1927)/191 作為民族資本家的中國航運企業家/200結論/209 第六章 南京和重慶:國家重返航運界(1927—1937)/213 南京:收回航權運動/215 重慶:劉湘和收回航權/221 重慶:“化零為整”/232 南京:中國航運的國營與民營(1933—1937)/239 結論/244 第七章 “新輪船”:社會空間的轉型(1925—1937)/247 輪船上日益模糊的種族和技能界限/250 茶房危機(1930—1937)/257 重新審視乘客空間(1930—1937)/272 結語航運網路的去殖民化(1937—1956)/288 注釋中的縮寫/300 注釋/302 參考文獻/345 索引/363
羅安妮(Anne Reinhardt),威廉姆斯學院歷史學講座教授,王安獎學金獲得者,擁有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洲研究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學士學位,主攻中國近代史,師從著名漢學家韓書瑞。為本項研究作者遍訪中國、日本、英國和印度等多地,與國內多位著名學者如羅志田、朱蔭貴等進行交流。其新著作《中國和印度的資本主義文化》(Cultures of Capitalism in China and India)即將出版。 譯者 王果,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國城鄉關係的演變和中國共產革命的發展。譯者高領亞,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現為某傳媒集團國際新聞記者、編輯,業餘時間讀書譯文,教書育人。譯有《茶葉帝國》《你就是地球》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