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韓地鐵站的一則廣告】
Q:請選出以下必須體罰的孩子
□ 拿食物玩鬧
□ 沒有提早寫作業
□ 不聽父母的話
□ 在公共場所跑來跑去
仔細想想,選好了嗎?
答案是──【體罰就是虐待,沒有該打的理由,也沒有該打的孩子】
「我的孩子遭到幼兒園老師虐待,但婆婆卻是加害關係人」
作者孩子曾遭到老師的虐待,發生地點卻是在婆婆經營的幼兒園。
當時轟動南韓的濟州島虐童事件,隨著調查加害導師不斷增加,受害兒童總共29名。
作者同時站在被害者與加害關係人的立場,觀察並記錄痛心的過程與醒悟。
「監視器畫面使人衝擊,施虐的老師也會有抱起孩子疼惜的模樣」
教育現場、家庭正發生偽裝成管教的虐待,
正因為社會環境長期的既定觀念、認知不周全,
兒童虐待發生時才會出現各執一詞、難以明確釐清的狀況。
「小孩講不聽就是要用打的!」
「我們小時候還不是這樣被打,有怎樣嗎?」
「唉,現在小孩都碰不得,真是太好命!」
「打罵是為了孩子好!」
──管教是為了教導孩子熟悉某種行為,其意義與教育相近。
孩子犯錯或出現問題時,應該以理性和適切的態度告訴孩子
哪些行為是錯的、應該如何改進,這樣的教導過程才是管教。
在這樣的過程中辱罵或者施加身體痛苦等行為,絕對不是管教而是虐待。
停止以管教之名的虐待,正視切身的兒童虐待問題
實際案例、數據帶領觀察與思考
跳脫閱讀媒體報導、輿論炒作的常見角度,
引用近年發生於南韓的真實事件,比較當地法規與統計數據,
從虐待事件當事人、多年現場觀察者的視角
重新建立認知,跨出遏止兒童虐待的一小步。
各界好評推薦
「儘管兒童人口日漸減少,兒童虐待案件的數量卻在增加,虐待程度也越來越嚴重,而預防的法律和制度卻跟不上兒童虐待犯罪的腳步。我相信作者兒童虐待的相關經歷和針對預防方法的深刻洞察,會是防止兒童虐待的基石。」(孔惠晶/社團法人韓國兒童虐待預防協會 代表)
「衷心期盼有朝一日兒童虐待事件不會再發生,不必再前往可怕的兒童虐待事件現場。強力推薦本書給大家。」(金鎭赫/仁川警察廳科學偵查隊 警長)
「本書明確指出孩子也有尊嚴和平等的權利,近年來兒童虐待已成為社會問題,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管教孩子,而是教育大人。」(柳好貞/正義黨國會議員)
「本書從分析兒童虐待的原因和現狀開始,指出成人教育的必要性、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方法,到所謂的幼保統合的行政解決方案,做了全面的介紹,非常有意義。」(秋思亞/海律律師事務所律師)
*人名皆為音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