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990年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成立「規劃室」,1994年正式轉型為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為執行實務工作的非營利組織。配合城鄉所教學提供大學部與研究所參與實習的機會,對外面對當時臺灣社會全面改革的期待,以參與式設計社區設計之實踐路徑,自許成為具有社會責任與創新的專業組織。成立至今,約每隔10年,分别在2000年、2013年出版專輯,目的是紀錄重要工作成果,檢視組織運作與發展方向,也是創造社會批評與討論的機會,共同尋求更好的規劃設計實踐方法。 2020年疫情仍衝擊全球之際,我們開啟了第30年專輯的籌備工作,本次專輯做為30年實踐的總彚整,挑選20餘專案,展開與個案工作人員,合作專家顧問,社區的訪談與對話,不僅是回顧,而是重新梳理專業與社會的關係,檢驗參與的方法與行動,並嘗試指認今日仍面對的問題與困難。因此,這次專輯以「變革」為題,期許自我的不斷變革,蓄積社會創新的動力。專輯的出版,同步舉辦展示與論壇,個案之影片紀錄,期望更多的創造性對話與專業實踐的社會想像。 摘自前言︰<基金會三十年︰變革、方法與反思> 劉可強 董事長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前言/Overview 基金會三十年︰變革、方法與反思 30 Years of the Foundation: Change and Innovation, Method and Refection 理論與實踐的平衡︰城鄉所與城鄉基金會 Balanc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30-year exhibition of NTU Building and Planning Research Foundation 對城鄉基金會的一些思考 Building and Planning Foundation: Hester Thoughts 空間實踐需要更多一些「社會參與空間」 Spatial Practice Needs More "Public Participation" 總論/Overview 變革中的專業者︰反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三十年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Continuous Change and Innovation: Reflections on 30 years of NTU Building and Planning Research Foundation 建築|Building Design 宜蘭演藝廳︰面面俱到、耳目一新的三面式劇場 Yilan Performing Arts Center: Considering all sides, a brand new thrust stage theater 蘭陽博物館︰蘭陽平原做為地方敘事網絡 Yilan County Museum: Nurturing an eco-museum network from local environment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以兒童使用者為核心、小基地大量體的建築規劃 A Planning and Programming for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hildren's Hospital (NTUCH): Planning for a high-rise medical building on a small site in the city center 龍井紀宅︰阿媽,房子不用吹冷氣 Chi Family House: Comfort without air-conditioning 禮納里產業發展中心︰災後產業創發基地的營造 Rinari Indigenou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enter: A cultural generator after Typhoon Morakot Rehabilitation Program 四川雅安社區災中心︰兼顧日常公共生活與災時緊急應變的新措施 Yaan Disaster Mitigation Centers: Dual-purpose facilities for daily community activity needs and for disaster-relief operations 文化資產 / Living Heritage 紀州庵︰從保護大樹到城南文學森林 Kishu An Pre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Student initiative,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澎湖二崁︰聚落做為文化資産的價值及保存方法 Erkan Village: Value of settlement as cultural heritage and method of preservation 馬祖芹壁:不只是鄉愁,而是營造「活的保存」 Matzu Chinbe Village: More than nostalgia, it's a living heritage 寶藏巖︰都市自力營造聚落的保存與再生 Treasure Hill (Bao Zang Yan): The pre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a self-built urban village 光復新村︰從田園城市到多元文化生活聚落的想像 Guangfu New Town Preservation: From garden cities to visions of a multicultural living community 好茶部落︰遷徙與回家之路 Kucapungane Settlement: Relocation and returning home 貝里斯文化之家與生態博物館計畫︰歷史與文化資源作為城市振興的觸媒 Belize House of Culture and Eco-museum pl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s catalyst for urban rejuvenation 社區|Community Planning 大二結王公廟︰不只是一座舊廟保存,而是文化與地方的連結創生 Daerjie Wanggong Community: From preservation of the old temple to community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思源機堡︰從集體記憶到生活地景之共作 Szeyuan Airplane Hangar: From collective memory to the making of a living landscape 後坤社區︰從蒼涼地景到築夢家園 Houpi Community: From desolate landscape to dream homeland 土地 | Land Use Planning 雲嘉南濱海地區︰黑面琵鷺與地方共生之生態旅程 Yunlin, Chiayi, Tainan Coastal Area: Eco-path towards coexistence of Black-faced Spoonbills and local communities 從無鹽的結局到黑琵抵嘉︰後鹽業時代布袋鹽田的轉型與在坔創生 Demise of the Budai Salt Flat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Black-faced Spoonbills: Transforming the salt flats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北泰雅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地方知識與土地正義的行動 Northern Atayal Indigenous Specific Regional Plan: Action planning with local knowledge and land justice 璞玉計畫︰回應在地文化與生態的創新土地規劃 Pu-Yu New Town Plan: Innovations in land planning responsive to local culture and ecology 後記 Postscript 謝誌 Acknowledgement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臺大城鄉基金會成立宗旨,是以非營利性之運作方式,進行多元性社會服務的參與式規劃設計工作,並特別著重為弱勢社群與環境正義的倡議。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為因應臺灣快速經濟成長中之城鄉、建築、及生態環境等嚴重課題,於1990年7月成立專業服務單位〝規劃室〞,整合各專業領域之專長並落實社會實踐之目標。從1990年到1994年,「規劃室」以「結合學術與專業」的理念,為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部門進行了多項規劃與設計工作,包括縣市綜合發展計畫、都市計畫、都市更新、聚落與古蹟保存、社區發展與設計、地景規劃與設計及建築計畫與設計。 由於工作量不斷增加,個案之內容及對外關係日趨複雜多樣,乃邀集社會贊助,於1994年8月正式成立〝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在1995年間,為進一步落實專業規劃與地方社區的結合,並提昇工作效率,基金會於宜蘭縣成立宜蘭工作室,落實常駐地方之社會服務。2000年,基於組織人力成長、並因應社會需求,而發展「工作室」經營型態,進行地區性及議題性的持續關注與業務推展。目前有宜蘭工作室、綠驛工作室、椰鄰工作室、夢田工作室、洲南工作室。另設建築師事務所綜理建築設計監造工作。 本基金會成立的宗旨,是以非營利性之運作方式,進行多元性社會服務的參與式規劃設計工作,並特別著重為弱勢社群與環境正義的倡議。設立下列四個目標: 1.將學術研究成果實踐於服務社會。 2.綜合學術與專業知識,積極落實參與式規劃設計方法。 3.開拓基金會及研究所資源,並能加以靈活運用。 4.推廣國際專業交流及跨界合作。 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承辦有關建築、城市及鄉村之研究,規劃與實質環境設計之工作,舉辦與上述工作相關之研討、教育、交流、合作等活動,以及出版並推廣上述工作及活動的成果作為學術與專業實踐的媒介。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