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一個人的防衛背後,往往就是他最真實、也最脆弱的部份】 當內在的不舒適感越增強,防衛機制將會變得越活躍。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用更柔軟的姿態靠近彼此】 一個說謊的人,很可能是害怕被他人看見脆弱不堪的一面。 「明明討厭對方,卻討好對方」的人,或許是為了避免可怕的人際衝突。 「內在很有事,嘴巴卻說沒事」的人,或許是為了避免因情緒化而失控的行為。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很有可能是在安頓內在的失落。 理解他人和自我的需求,探索分辨其中的真實與假象,解開防衛枷鎖,讓親子關係、親密關係與人際關係更美好。 【戒備森嚴的大門裡,藏放著生命的經歷】 防衛是無聲的語言,宣洩無法表達的情緒,過度的防衛顯示你的內在有著一股無法掌控外界、強烈不安的焦慮,甚至是憤怒。同時也意味著自我的存在價值、地位、人際關係有著認同上的危機和不安全感。防衛盔甲造成內心的矛盾衝突,也造成與人之間的隔離。 【外在矛盾是內在不安的顯現】 l 防衛機制更像是屏障,讓人逃避現實,很難認清生活中發生了什麼。 l 不自覺把自己的過失加諸他人,藉以減輕內心焦慮。 l 傷害自己和對自己發脾氣,都可能是一種防衛行為。 l 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對狀況,降低挫敗感與恐懼感。 l 問題和自己沒有關係,那都是別人造成的。 l 無視發生在身上的痛苦,並在腦中上演一場高度理性化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對話。 l 行為與想法截然相反。 l 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到替罪羊身上。 l 錯誤的指責他人,將合理的批評視為粗暴的攻擊 l 將他人真誠的話語曲解為挖苦諷刺的內涵。 【心理防衛是一種人性,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也是所有人際問題的根源】 防衛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完成自我防衛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衛自我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防衛機制往往是出於不自覺反應,是無意識進行的。反應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衛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 【自我認知+關係洞察+情緒管理+適性育養的心理學讀本】 人真的是這樣一種動物,沒有情感,會「枯」死;情感太多,會「淹」死;不多不少,不遠不近的關係,才是好。作為一名從業三十餘年的心理醫生,在見證了各種紛紛擾擾的家庭關係、霧裡看花的情與愛、越管越糟糕的親子互動、無法控制的自我……等難解煩惱。 曾奇峰老師將精神分析的概念與生活的點滴結合,希望讓身陷問題深淵的人們重新認清現象背後的事實,找到幸福的方向。當我們擁有精神分析的視角,會發現關於人生能掌控的還有很多。 【發掘濳意識下的真實自我】 通過發現和理解防衛機制,然後繞過防衛,深入濳意識進行自我探索,更接近真實自我。 【擁有健康的、流動的情緒】: 看到負面情緒背後的需求和動力,讓負面情緒不再像洪水猛獸,擁有健康的情緒流動。 【構建親密獨立的家庭關係】 更快速地理解他人和自我的真實需求,進而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代際關係。 【獲得理解生活的分析視角】 問題也許還是問題,但當你獲得不同的親視野,你眼中的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第1章 防衛機制是什麼 無意識的自我保護 防衛機制的不同層面 原始狀態 成熟和不成熟 意識和潛意識 防衛背後,藏放著不同的生命歷程 樂觀和悲觀 同一家庭手足也存在差異 使用的防衛機制等級不同 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模式 適應性VS非適應性 一致性VS靈活性 人格發展影響防衛機制 第2章 防衛之一:情感隔離 用忽視、壓抑和迴避的方式,減輕痛苦的衝擊 主動使用 轉移注意力 地震有治療情感隔離的作用 在關係中解決問題 情感隔離的表現 看似冷漠,卻是情深 放聲大笑的悲痛 經常夢到去世的人 儀式行為 對他人憤怒,因難以體會他人之苦 情感隔離的反用 隔離的往往是抑鬱、恐懼、焦慮的脆弱感受 第3章 親子關係的情感隔離 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無法溝通 只談學習不談愛恨情仇是愚蠢的 學習隔離了情感,就成了虐待 功利教育,傷害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難以取悅的父母,總對自己不滿意的孩子 不划算的假期 學習和工作中為什麼常常事與願違 過分強調學習,潛意識是不想讓孩子學好 終於找到職業倦怠的原因 任何競爭都是人格層面的競爭 人格層面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 沒有人格墊底,知識無法生根 人格與技藝 矛盾是親子關係的常態 是情感隔離還是更強大的狀態 希望孩子理解自己,不如多學相處之道 孩子有問題,父母先檢查自己 第4章 防衛之二:反向作用 行為和想法總是相反 心口不一的原因 反向作用的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 從相反的方向釋放 誇張的表達 強調某件事 處理不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 潔癖,很可能是喜歡髒東西 過度正向,隱藏的是敵意 父母的責罵,也許是無法言說的愛 自大背後是自卑,自卑背後是自大 厭惡錢的人,骨子裡可能是最愛錢的 過度獨立,其實是依賴 表面抨擊性,實則嚮往性 如此反感,只因如此熱愛 第5章 社會現象中的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可能帶來阻礙 孩子的快樂變得糟糕 孩子缺乏能力 夫妻總是吵架 過度強調自由 把很多問題道德化 口口聲聲堅持原則 過度追求公平 強烈地想要改變他人或自己 過分徵求他人意見或特別有主見 內心強大與反向作用的程度成反比 看見行為的背後 瞭解你不知道的自己 互為表裡,相互成長 「瀟灑」的我,特別重視學習的女兒 理解別人的言行 第6章 防衛之三:投射 你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你與自己的關係 投射也許是我們最先使用的防衛機制 是人格障礙還是神經症?自知力是判斷標準 所有外境都是心境的投射 蘇東坡和佛印的經典投射 自我中心,是投射的典型表現 我知道的,你也應該知道 我冷,你肯定也冷 不愛吃肉的財主 安全感與投射 你的內心是否安全 如何提升內心的安全感 邊界和投射 讓來訪者意識到邊界的重要性 膽小的父親有個膽小的兒子 抓一把數不清的黃豆讓鬼猜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第7章 人際關係中的投射 以己度人始終是片面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時是錯的 一鍋生米和一鍋稀粥 談談戴首飾 攻擊別人的背後是自我攻擊 厭惡孩子,其實是在厭惡自己 多看看孩子的「客戶回饋表」 打破投射:自己的歸自己,別人的歸別人 羅夏墨蹟 越描越黑背後的原理:你是「黑」的 覺察到自己的投射,便有了邊界感 第8章 防衛機制之四:認同 渴望與他人進行聯結 年齡的認同 青春期 更年期 我究竟是誰 向「好孩子」認同是一把雙刃劍 依賴或獨立 通過認同重生 我為誰活著 為何父母不讓我談戀愛 為何父母要替我找對象 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職業認同,很可能是對父母的認同 反認同可能是更深的認同 第9章 文化、權威、性別認同 文化認同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惡毒咒語 為什麼學不好外語?因為學好意味著背叛 國語不標準,是缺乏情感支援 內心「無法歸隊」是文化認同惹的禍 如何有效減少認同偏執 在文化和限定中,存精華去糟粕 被限制慣了,會恐懼自由 權威認同 權威認同的兩種方式:認同、反認同 一個驚心的實驗:對權威的認同 權威認同與文化認同:毒打孩子,責任誰來擔 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的影響力 女性認同比男性認同曲折 第10章 防衛之五:自我功能抑制 減少痛苦感受的強度 決定能力的往往不是智力 自我功能抑制產生的原因 精神運動性抑制 打人,是因為攻擊性不能用象徵化方式表達 突然癱瘓的右手 忽然停止的呼吸 口吃 說話聲音太小 閱讀障礙 記不住別人的名字 記憶和情緒有關係嗎 簡單的加減法也不會 總是不討人喜歡 適應能力非常差 隨意的關係才有性快樂 厭惡學習,厭惡工作 假慈悲 第11章 防衛之六:退行與昇華 退行:不成熟的防衛機制 生活中的退行表現 別硬撐著,讓有限退行幫助你 促進有限退行的技巧 過度退行可能會讓治療中斷 分辨來訪者的心理發展階段不是件易事 昇華:成熟的防衛機制 閱讀,原欲和攻擊性的雙重昇華 可以將不利轉化為有利 不要昇華過度、過早和不夠 第12章 防衛之七:外化、間隔、凝縮等 外化:把自己的體驗變成別人的體驗 抵消和儀式:事情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逆轉:攻擊弄反了方向 間隔:不能讓自己太爽 凝縮:對抗自己的焦慮 閒聊:不知為知之是為價值感 第13章 從原生家庭的愛恨談抵消和儀式 對孩子的愛,能抵消對孩子的恨嗎 愛孩子的同時,我們都會恨孩子 恨,是為了更好地愛 愛是人生最難的學分 一個讓人心痛的案例 學會好好去愛孩子 第14章 防衛之八:替換、合理化等 替換:越是喜歡,越不親近 過度象徵化:賦予不合理的意義 幻想∕白日夢:持續地想像某些情境 搪塞:為了某個目的撒謊 原欲壓制:對性或武斷感到害怕 形態學壓抑:總是睡覺 向幻想認同:英雄崇拜 向父母潛意識的和意識的希望認同:父母禁止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向攻擊者認同:成為自己害怕的人 向受害者認同:類似於替代性創傷 向內射物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誘惑攻擊者:用色情或奉承誘惑他人 合理化:為不合理的行為找藉口 窮思竭慮:努力思考,避免行動 逆恐行為:主動去做恐懼害怕的事 理智化:持續地從事某種病理性行為 第15章 防衛之九:幽默、社會化與疏離等 幽默:很可能是迴避內心痛苦 具體化:把原因歸結到具體的事上 小團體形成:身處人群中對抗本能衝動 禁欲:否認和迴避愉快 同性客體選擇:同性夥伴減輕對同性戀的恐懼 一種情感對抗另一種情感:關注一種而迴避另一種 社會化與疏離:合謀打破獨處的困難 從被動到主動:你掌控著你的謊言 軀體化: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正常化:將不正常的現象視為正常 衝動化:用衝動來緩解不良情感 假性獨立:拒絕任何人的幫助 病理性利他:非己所能地幫助他人 第16章 防衛之十: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三步曲 投射性認同四大類型 依賴的投射性認同 權力的投射性認同 色情的投射性認同 犧牲的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的應對 第17章 面對防衛的阻抗 關於阻抗 不能遲到、早到,更不能準時 「其實我就是不想再講初級課程了」 「你實在是太不想自己被治好了」 五種主要阻抗 超我阻抗:不能讓自己舒服地活著 本我阻抗:不能讓自己輕易地改變 原發性獲益阻抗:壓抑原欲和攻擊性是好的 繼發性獲益阻抗:生病可以獲得好處 移情阻抗:理想化是為了攻擊
作者簡介 曾奇峰/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醫師 德國威騰海德克大學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德國知名的社會精神學家多勒教授。1986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精神分析工作30餘年。 創立了被稱為「中國塔維斯托克(Tavistock)」的武漢中德心理醫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使其成為中國培養心理諮詢師的搖籃,被譽為「精神分析的播種機」。 本書借助從醫生涯中豐富細緻的臨床材料,展現了防衛機制的各種形式與內容,以及如何對防衛進行工作,使我們能夠由此修通人際關係的恐懼與焦慮。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