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2707884 |
定价 |
RMB89.00 |
售价 |
RM97.90 |
优惠价 |
RM73.43 * (-25%)
|
作者 |
周海寧
|
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30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基於國內外當下的媒介使用,以及對數位化存在、社會比較、媒介偏向、技術想像、資訊價值觀、機器信任、具身性、離身性、後人類主義、超人類主義、流行與反流行、共情、主觀幸福感、認知失真、對話與文化等重要社會現象關鍵字的探究,對傳播理論與媒介現象進行梳理、闡述與展望。較之經驗性的研究方法論,本書更傾向于借助直觀的社會觀察以及傳播哲學、美學領域的理論進行考察與研究。
本書從文化的視角出發,考察中國媒介文化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學術價值,並立足於大眾日常生活,考察媒介化的生存圖景以及人類傳播的意義與價值生成。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媒介使用:數位化生存能力
第一節 內涵解析
一 新的知覺能力:技術想像能力
二 媒介賦權:受眾個體的啟動
第二節 問題面向:人文與技術關係的失衡
一 碎片化傳播的“常態化”
二 娛樂傳播的“偏向化”
三 情感傳播的“主流化”
第三節 關係的重構:數位化生存能力的提升
第二章 媒介關係:人機關係的重構
第一節 機器信任:媒介技術重塑社會信任的傳播學溯源
一 新媒介即關係
二 從知識權威到參與協商
三 科學理性的勝利
四 技術性與人文性合一
第二節 人機關係的新演進
一 從實體到關係:後人類時代的人類與機器
二 主體性:數位化存在與人類的存在方式
三 具身性:人類主體和數位主體的關係呈現
四 共生性:人機關係的共進化
第三節 後人類主義:一種批判主義的話語分析
一 賽博朋克的內涵
二 後人類主義話語呈現
三 技術決定主義的兩條路線
四 批判主義的後人類主義計畫
第四節 人機關係的未來圖景對人類傳播的影響
一 未來已來:人機關係的變換訴求
二 超人類主義的局限性
三 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契機
四 基於新人類主義的未來人類傳播
第三章 媒介現象:社交媒體使用與文化實踐
第一節 相關概念研究
一 社會比較、主觀幸福感以及共情
二 制約主觀幸福感提升的因素分析
第二節 公共輿論與反向評價
一 從共情視角解讀輿論的情感化偏向
二 公共輿論的解釋現象學意義
第三節 作為流行與反流行的文化實踐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流行與反流行:文化實踐的問題面向
三 建構合理的文化實踐
第四章 媒介轉向:聽覺文化的建構與文化昌盛
第一節 以互聯網媒介為中心的聽覺文化的建構
一 第二口語時代的開始
二 聽覺文化的回歸
三 聽覺文化推動消費主義的進階
四 新媒介時代聽覺文化的建構
第二節 文化昌盛的關鍵
一 概念辨析
二 “事業”與“產業”
|
|
|
|
|
|
|
|
|
|
|
|
|
|
|
周海寧,本科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新聞學專業,後在韓國朝鮮大學獲得新聞傳播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媒介現象學和傳播理論。已出版《互聯網時代中國媒介文化的嬗變以及人的主體性重構》(韓語專著)、《融媒體時代新聞採訪與寫作》(合著)、《傳播學:歷史、理論與哲學》(譯著),並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