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德國文論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認為「說故事的人」(Storyteller)的漸趨消逝,乃在於科技文明所形成的傳播方式的改變,使得「經驗」變得無法傳遞,「歷史」失去了意義。而現代小說往往是個人情境的展現,只能在破碎的人生中尋求意義。我們可藉由班雅明的理論來突顯黃春明所追憶的鄉土,如何展現在故事體的小說中,以及鄉土文學的「現代性」如何體現在黃春明作品中等等問題。
輯一 黃春明小說研究······005 【引論】······007 【第一章】 羅東來的文學青年······013 【第二章】 第三世界現代化過程下的鄉土小說······061 【第三章】 人生自卑情境短歌與作家的自我追尋······119 【第四章】 小人物傳奇故事體小說——故事體的世界觀······161 【第五章】 鄉土的認同/民族的想像······209 【結語】······243 輯二 黃春明作品評論······247 【壹】 第三世界鄉土故事的天方夜譚——形影孤單、漸行漸遠的說書人黃春明······249 【貳】 現代的鄉野「奇」譚——黃春明新書《放生》面世······277 【參】 關於欲望的敘事——論《跟著寶貝兒走》······283 【附錄一】 黃春明小說初刊年表(1956-1999)······289 【附錄二】 黃春明訪談(1997.4.18)······291 參考書目······307 後記······317
作者簡介 徐秀慧 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台灣文學所所長、文學院教授,兼任中國丁玲研究會理事、台灣夏潮聯合會副會長。著有《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1945-1949)》(2007)、《跨際的台灣文學研究――鄉土、左翼與現代性的反思》(2009)、《光復變奏――戰後初期台灣文學思潮的轉折期》(2013),編有《彰化文學大論述》(2007)、《從近現代到後冷戰:亞洲的政治記憶與歷史敘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前衛的理想主義――施淑教授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與胡衍南合編,2015)。近年持續發表兩岸左翼文學思潮的論文,梳理中、日、台普羅文學的理論旅行、譯介與傳播,探討魯迅、瞿秋白的左翼文學翻譯,丁玲從上海到延安的革命實踐路徑。並以台灣抗日文人葉榮鐘、保釣健將郭松棻的民族革命思想連結魯迅精神,展現1920年代以降兩岸反殖民、反壓迫的民族復興運動與左翼文學的連動關係。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