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本書中,韓炳哲考察了中國古代書畫的創作與再創作、西方美術史上的經典臨摹之作,以及現代日本宗教建築的定時更新等。 (1)他首先討論了“權/權衡”“智/知識”的概念,這都是在前後左右的動態中達到的平衡狀態,與西方的“絕對”“真理”概念完全不同。(2)中國書畫作品的“真跡”並不是由創作者最終繪就,而是不斷地被詮釋和改造。收藏者的“閑章”被不斷加蓋在書畫作品上,而“摹本”具有幾乎與真跡一樣的價值。 (3)西方美術史上的臨摹傑作如梵高臨摹歌川廣重的《梅園》等,以及偽造維米爾的漢·凡·米格倫,提示人們模仿比創作有時需要更多的技巧,更多的創造性。(4)中國乃至亞洲文化、藝術作品不具有西方“主體性”意義上的身份和靈魂,不具有一經創造即不可更改的“真理性”,相反,中國藝術作品與生產生活以其“不在場”的非主體性、以其非獨斷的過程性,以其“去-創造”的創造性,而與西方的原創概念截然不同。 (5)在孔子所謂“述而不作”,在塑造了山寨形象的《水滸》本身就是一部歷時性的、集體創作的作品這樣一種意義上,韓炳哲認為山寨體現了真正的中國精神:開放,包容,連續創生,繼承發展。 韓炳哲,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後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並於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這都讓韓炳哲對於數字信息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分析批判,顯得尤其重要而富於啟發。
韓炳哲(Byung-Chul Han) 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文學和天主教神學。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任教于德國柏林藝術大學。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 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讓韓炳哲對於數字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批判,顯得尤為重要且富於啟發。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