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是寫於19世紀中葉的漢學名著,記錄了中世紀末葉以前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過程。作者幾乎搜集了其當時所接觸到的西方關於中國的所有研究成果,並進行了研究和考證。 本書於1866年初版,1913—1916年修訂為四卷。本書為其第一卷,即序論部分,主要是對各卷所涉著作中關於東方特別是中國的材料價值進行分析和評論,並附以古代、中世紀時期西方著作中關於中國的記載片段及其譯注。所載大量關於中國的記載,真實可貴,展現了中外交往的早期情況。 著名探險家斯坦因正是閱讀了裕爾的《東域紀程錄叢》和《馬可·波羅遊記譯注》之後,才踏上了東方的探險之路。本書堪稱為“19世紀英國漢學研究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譯者引言 獻詞和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東西交流最初的遺跡、希臘羅馬的中國知識 第二章 中國對羅馬帝國的知識 第二章 中國與中亞的交流 第三章 中國與印度的交流 第四章 中國與阿拉伯的交流 第五章 中國與亞美尼亞、波斯等國的交流 第六章 中國的景教 第七章 蒙古時代以前有關中國的文獻資料 第八章 蒙古統治下中國以“契丹”之名見稱 第九章 契丹演變為中國。結束 附錄 一、《厄立特里亞海周航記》節錄 二、托勒密《地理志》節錄 三、梅拉《世界志》節錄 四、普林尼《自然史》節錄 五、包撒尼亞斯《希臘道程》節錄 六、馬賽利努斯《歷史》節錄 七、普羅可比《哥特戰爭》記蠶種傳入羅馬帝國 八、彌南德《希臘史殘卷》所記突厥可汗和拜占庭皇帝之間的交往 九、科斯馬斯《基督教風土志》節錄 九、趙汝適《諸蕃志》記大秦國 十、西安敘利亞文-漢文景教碑之發現 十一、《中國印度見聞錄》所載阿拉伯作家筆下的9世紀印度各國 十二、《伊本·穆哈利爾遊記》節錄 十三、阿布林菲達《地理學》節錄 十四、《海屯行記》節錄 十四、《克拉維約東使記》記契丹節錄 十四、《尼古拉·康蒂行記》節錄 十五、托斯堪內裡致里斯本主教費爾南多·馬丁斯信節錄 十六、約薩法·巴巴羅契丹聞紀節錄 十七、《沙哈魯遣使中國記》注釋 十八、拉姆希奧所記哈吉·馬哈邁德關於契丹談話節錄 十九、布斯伯克所記土耳其漫遊僧契丹見聞節錄 本書引用書目(含書名縮略語) 索引 譯後記
亨利·裕爾(H. Yule, 1820- 1889),出生於蘇格蘭,後進入倫敦大學學習,但受其父親影響,他認為他的人生目標不是倫敦和法律,而是印度和軍隊,因而隨後開始了長達22年在東方主要是在印度的軍旅生涯。後返回英國,開始了學術著述研究和寫作,先後出版了《東域紀程錄叢》與《馬可波羅遊記譯注》,這兩部書被公認為中世紀地理歷史學名著,為裕爾贏得了巨大聲譽,確立了他作為歷史地理學權威學者的地位。先後擔任多個學術委員會的職務。1889年在倫敦去世。 修訂者考迪埃( Henri Cordier,1849—1925),法國著名漢學家,尤其擅長于中西關係史及文獻目錄學。著有《中國學書目》,是西方漢學文獻學的奠基之作。經他修訂過的《東域紀程錄叢》反映了漢學研究的進步和發展,品質更上層樓,也顯示出該書在西方長久不衰的學術價值。 譯者簡介: 張緒山,清華大學歷史學教授,兼任北京大學希臘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南開大學東歐拜占庭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致力於中外關係史和中世紀史的研究。著有《中國與拜占庭帝國關係研究》,先後翻譯了《封建社會》《國王神跡》《何為封建主義》等經典學術名著。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