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00203029 |
定价 |
RMB89.00 |
售价 |
RM97.90 |
优惠价 |
RM73.43 * (-25%)
|
作者 |
黎路遐
|
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 |
2021-10-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4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7.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指示代詞是介於實詞和虛詞之間的詞,沒有實在的詞彙意義,容易發生演變。上古漢語有近二十個指示代詞,使用頻率較高的多數經歷了語法化,語法化為連詞、係詞、句末語氣詞、話題標記、定指代詞、賓語從句引導詞、結構助詞、第三人稱代詞等。其中,指示代詞→句末語氣詞、指示代詞→話題標記等是漢語中獨特的語法化途徑。
雖然指示代詞語法化路徑多種多樣,但不同的路徑具有共同的特點,受共同因素的制約。上古漢語指示代詞的句法、語義、語用特徵相互聯繫,共同作用於語法化過程。指示代詞所處的句法環境尤其是句中位置決定了語法化途徑,句首的指示代詞傾向於發展為連詞和係詞,以及話題標記;句末的指示代詞轉化為句末語氣詞;片語內的指示代詞語法化後依然作用於片語內部。
指示代詞的內指用法(回指、篇章指以及認同指)是語法化的起點。演變時,指示代詞失去篇章中的指稱意義;同時,由於本身意義的虛空,在語用推理的作用下,語境中隱涵的語用義附加到它們之上,從而發生意義的變化。上古漢語指示代詞語法化後,有的留存下來,有的逐漸消亡;上古漢語指示代詞體系整體呈簡化的趨勢。核心的空間距離遠近相對的指示代詞“此”“彼”保持穩定,是上古指示代詞體系沿用一千多年的重要原因。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指示代詞語法化為連詞
第三章 從指示代詞到連詞構詞語素
第四章 指示代詞語法化為句末語氣詞
第五章 指示代詞語法化為係詞
第六章 做定語的指示代詞的語法化
第七章 上古指示代詞的特徵與語法化特點
第八章 指示代詞的語法化與上古漢語指示代詞體系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
|
|
|
|
|
|
|
黎路遐
女,1981年生,湖南寧鄉人。201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2008-2010年以“聯合培養博士生”公派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東亞語言研究所學習兩年。現任教於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語法史。主持社科後期資助專案1項,湖南省社科青年專案1項,已在《中國語文》《語言學論叢》《漢語史學報》《歷史語言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十餘篇。 |
|
|
|
|
|
|
|
|
|
|
|